It's ok to be different.
——观《Front of the Class》有感
三等奖:八(14)钱雪纯
如果因为看一部电影而惊觉时间飞逝,到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心里突然出现意犹未尽之感,至少这部电影在叙事上是成功的,我想《Front of the Class》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深思的影片。曾经被我们当笑话的肉体有缺陷的孩子和老人,曾经几经滚打想要放弃的事情,都在这部影片中一一驳回了。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他对每个人都不公平。正如影片中所陈述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健全的。我们所需要疗愈的部分,有的在看得到的地方,有的在看不到的地方。所以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有药可医的,例如影片中Cohen所得的妥瑞氏症。每每寻医,都无收获。母亲带着儿子寻名医,被确诊为心理阴影,当然Cohen 告诉妈妈,他真的是无法控制地抽搐并且发出这样的怪声。在相信儿子的同时,母亲废寝忘食地翻阅医书,发现妥瑞士症的症状和儿子的行为很像且并无药物可医。无法治愈便不治,继续前行,当然想做到勇敢面对,这需要多大的决心。既然无法避免那只能去面对。在儿子身上,母亲看见的并不是对于疾病充满惧怕与回避的懦弱者,而是一个继续要走下去战斗和抗争的顽强者。
Cohen所面对的不是妥瑞氏症,而是面对“有妥瑞氏症的自己”。 Cohen忍受着大家异样的眼光,甚至是不公平的对待,但他却能够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并且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同样能够做正常人能够做的事,甚至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好。在这当中,虽然不乏有嘲讽,拒绝,失望,但他在面对每一次失败的时候,都能够重新地去尝试。就像他说的那样Never let anything to stop you from charging your dream!他的执着,他的不让他的疾病占据主导的理念或许就是上帝给予他的所谓的公平,让他学会怎样直起腰板正视生活,绝不回避,并且他清楚的知道妥瑞氏症并没有剥夺他生活的权利。
他只是盯着自己想要的去努力,把妥瑞氏症给他造成的阻碍降到最低。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收获到的远远不止一个优秀教师的称号。那位普通的校长给予Cohen的是不凡的引导,或许做一位让孩子快乐的教师这一目标就是这位校长给予Cohen最好的鼓励。
不妨宽泛的说,作为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的我们想要成为一名教师,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都十分清楚,作为人民教师不仅需要一张能说胜全班学生的嘴,还需要的是面对学校领导,家长猜疑的沉着态度和十分坚决的回答。所以教师对于一个妥瑞士症的患者来说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在我认为,学校不会拿着学校声誉开玩笑,只为找这么个有梦想的年轻人。
这只是个幼年奠定下的一个努力方向,一个很普通的梦想,但他却为此付出多于常人好几倍的精力。不时的抽搐让他难以集中精力读书,但他坚持了下去。我们总避免不了用表面情况来判断一个人,这或许已经成为每个人都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短时间内,我们都无法接受一位这样的怪老师,同样家长们更加是无比反对。我想最终促使家长们反其道而行之的原因就在于他所传授给学生的那样。
反观我们的生活,我们在抱怨自己为何如此不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究竟努力了吗?究竟尝试了吗?因为我们正常,所以每个孩子都被作为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生物,总有些“与众不同”的脾气,当然成功是决不可只属于与众不同的人。努力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并没有实效性,一个强有力的动词,立刻沦落为失去行动的代名词,往往口号中叫的好,可我们有脚踏实地地刻苦花时间来做了吗?
他有。课堂中有他响亮却含糊带有僵硬停顿的发言声,我清楚为什么。他从小就有口吃,为了避免与同学交流产生障碍,他小时候每天早晨早起大声念书半小时,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我曾经问过他怎么坚持下来的,他笑笑不语,眼神中只有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刻苦的念书让他不必被口吃缠身,但免不了在同学中引起笑话,但他从未在意过。
现在对这样的声音我们也不会再感到排斥或者笑话。永远不要用带有偏见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因为我们不懂他们经历过什么,我们没有资格去嘲笑他们。这或许是电影告诉我们最需要明白和要去践行的。
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活着的生命都拥有这样的权利,为何不去好好利用这美好的权利呢?It's ok to be different。
初二(14)班
钱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