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心理电影影评 初三影评获奖文章选登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心理辅导
更新时间: 2011年12月13日

一切都会好的

                         ——观《三个白痴》有感

几近三个小时的影片时长,给人的感觉并非拖沓无味,越到最后,反而越有趣,直到最后的一个画面定格,心中还有疑问,结束了吗?

影片讲的是:个关系十分好的朋友、拉与兰的故事,他们是印度第一学院皇家工程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为好友。在以严格与成绩第一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对于知识从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甚至考试是全校第一。但校长从不听信这一套,甚至屡次勒令他们三个退学直到有一天,兰彻帮助他的大女儿完成了生产,校长才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好学生。当毕业十年后,朋友们找到兰彻,才发现与他们共同学习的人,只是一个替代品而已。从前的“兰彻”现在已经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最深刻的其实是,每当兰彻或者是他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他总会用一句话来鼓励他们:“一切都会好的!”无论是第一次被校长命令给大家教书时,还是拉朱、法汉没有取得好成绩时,无论是在搞砸了校长女儿的订婚仪式时,还是拉朱的爸爸需要急救,但是救护车久久不来时,无论是在拉朱决定搬出原来的宿舍时,还是校长的女儿生孩子却没有医生来帮助生产,需要他来帮助生产时……他总会说这一句话,一切都会好的,先前总是在心中默默祈祷,直到最后大家一曲说这句话,所有的事情真的就变好了。的确,这只是电影,但是心中有这样的一个信念,不是更好吗?无论发生了什么,总是可以知道,一切都将会过去,而过去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谢谢兰彻的坚持,坚持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知识不是靠填塞在脑海中得到记忆,坚持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自己,坚信自己是对的,不论发生了什么,不会因为路上的挫折,而停滞不前。

兰彻,他的人和名字一样不同寻常,带给我们好多不一样的在路上我们需要知道的道理,他从不说空话,而是,用简单的事情来解释一切。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飞翔天空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我们靠前人指路但他却自己铺路跌倒,爬起,他无忧无虑的前行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他只顾畅想当今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

从此以后,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你遇到了什么。在撑不住的时候不如在心中默念,一切都会好的。这个世界上,也许你的困难只是那么多的困难中的一小部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挺过去。那么,请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杭州市第十三中学   初三(14)班    张之菂

 

 

是为了梦想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在学校断断续续地看了这部叫做《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如它的名字一样,喜感贯穿整部电影,笑声里又不时带着一点感动。以前从未看过印度电影,更是对宝莱坞这个有点山寨味道的名字没有什么好感,所以一开始我对这部影片并无好感,然而当你认真地看下去以后,发现这个有关梦想、友情、亲情、爱情的故事无处不让你温暖,笑声里有让人流泪的冲动。

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彻,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彻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涵与拉是大傻瓜了。 

电影情节以回忆和现实贯穿发展着,展现出兰彻与两位朋友的深厚友情并且反映出印度的教育制度、自杀率高等一些社会问题。还记得在法兰跳楼自杀被送往医院时,朋友们并没有放弃变成植物人的他,而是努力乐观坚强地接受这一事实,与他说话聊天,告诉他一切美好的事情,制造出善意的谎言让他醒来。在拉朱醒来以后,他坐着轮椅去参加工程师的面试,面对面试官的建议,他这样回答:“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

拉朱梦想着成为一个工程师,但却迫于父亲的期望,家庭的压力,姐姐的嫁妆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带着痛苦去学习这一门功课,将一切寄托于无形的信仰。是兰彻的一番话让他彻底醒悟,抛开了束缚,去真正地凭借自己的力量不受外界影响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后成为了一个工程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而从小喜爱摄影的法涵在父亲的期望下走上了自己并不愿意走的工程师之路,因为法涵而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了一切,得到了父亲的原谅与支持,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这部影片让人思考,在梦想与现实中,你究竟是不顾一切地去追逐你有意义的梦想,还是屈服于外界的各种因素。我们学习并不是为了家长老师或者是那排名榜上让人骄傲的成绩,一切,都应该始于梦想,终于梦想,然后又重新始于一个新的梦想……

是为了梦想,奔跑在逐梦路上,愿你也同主人公那般坚定地。

初三(14)班

蒋倩莉

 

 

                         未来在何方
                                   ——观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聂若渐
 拉朱说:“今天我不请求上帝给我这份工作,只为这生命而感激。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
  法函说:“我想说服你,爸。但不会以死相胁,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我为你所做的事都非虚情假意,我一向听你话,哪怕一次,让我聆听自己的声音。求你了……爸。”
  那个无比害怕现实,手上戴着许多圣戒的胆小鬼拉朱呢?那个一心想成为摄影家,却连自荐信都不敢寄出的法函呢?恐怕在好友兰彻的“蛊惑”下,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吧!摆脱了内心的虚伪与恐惧,即便不易,即便噙着泪,也要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这便是拉朱与法函在毕业时所做出的选择。
  竞争,竞争,不断的竞争,直至迷失,不知未来。为了文凭,为了富裕,拉朱与法函苦苦支撑。而兰彻,只是个替富少爷争取文凭的小佣人,毕业后就得消失。但是却只有他,知己所图,知己激情与兴趣所在。不断地害怕明天,岂能有价值地度过今天?
 张灵泉在北大致辞时提及:“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可见,因为现实而迷失现在的人不少。制度如泥沼,让人深陷其中;竞争如枷锁,是人欲罢难能。
 想象着:登山时总有许多条路,有的崎岖,弯过一段,便不知所去;而有的平坦,且留着前人的脚步。是尾随,抑或开拓?看见山顶就在那,迈上去,便是成功。开得见的康庄大道,便是实,而道上的纷杂的足迹,如同映着可复制的成功。不见尽头的小道,有着可爱的风景,却少有人迹。如何选择,难以作答。但真正决定我们的目光的,是心。心所向往的,是那成功的山顶,还是途上未知的景?恐怕这才是左右人在现实与兴趣之间徘徊,迷失的根本因素。
   片中人最终还是找着了自我并坚持,最终的成功不免让人欢喜。自己的激情所在变成了职业,恐为是最好的结合。所谓经验,也少不了些墨守成规的产物,所谓制度,固有萧规曹随的弊垢。若真有如片中人那样的醒悟与坚持,即便不知未来在何方又何妨?龙应台说得好:现在回首,原来啊,那个未来的轨迹早就在这里画下。
 
 
                               

《三个白痴》观后感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这是在电影最后由旁白引出的话,结合整个电影过程,这句话无疑是最准确,最自然的。

整个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但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而在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而兰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没错,学习就是为了应用,这是学习的本质,如果不会灵活运用,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但看看我们现在,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又有多少人能像兰彻那样,永远牢记学习的本质,学会应用,追求卓越。

在这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他以在SAT1590的高分考入了哈佛大学,但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比尔·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童时代的好友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计算机开发软件,最终获得了成功。不正是这样吗,比尔·盖茨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那刻苦钻研,在13岁时就开始了计算机编程。因此他热爱学习,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他对自己的目标十分明确,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会从别人望成莫及的哈佛大学退学,去创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成功,也就悄悄地跟在了他的身后。

对于现在正在接受应试教育的我们来说,不论你喜不喜欢学习,有没有刻苦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都没有办法去改变这种教育体制。所以就绝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把学习当做兴趣,去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你遇到挫折时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

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初三(14)班 吴越

                                         

真正的人才

――《三个白痴》观后感

    白痴不是傻子,因为他们的灵魂中有不同于世界的顺从者的那部分。我想这也许是本片想告诉我们的一大重点。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成绩第一!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帮”中兰彻和拉朱都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涵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影片中随时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行为。他们把教授称为“病毒”,把查图尔称为消音器。

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旺度。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个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约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拉朱是兰彻的兄弟之一。想当工程师,但是没自信,迷信神佛。家里很穷,父亲原来是邮局副局长,现瘫痪在家,母亲经常抱怨,还有个姐姐无法负担一辆车的陪嫁而变成剩女。后来经历一次自杀,摔断了16根肋骨和两条腿,从此开始思考人生。终在毕业前面试成功,致使院长刮掉胡子。后来成为一名大工程师。 

法涵也是三人帮之一,从小理想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一直是兰彻的忠实死党。为了拉朱一起和兰彻去院长办公室偷卷子。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认可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最后还和拉朱为兰彻抢走新娘。

从这三人的最终境遇来看,不可能被称为白痴,但是为什么剧中的其他人都认为他们是白痴呢?我想,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公认人才模式造成的。在当时的印度,人才就是成绩好,并且听老师话,最终也能获取一个高官的人。因此,学习是为了官,刻意的选择是为了名利。这三个“白痴”被称为白痴正是因为他们反对这样的观点。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正因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还带有最基本的人情,都是拥有自己对未来的创想与激情,所以他们其实才是真正的人才。

这才是人,为自己想要的与受感动的而奋斗。

            

                                                      九(14) 陆易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