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心理电影影评 初二影评获奖文章选登4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心理辅导
更新时间: 2011年12月13日

All Is Well…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初 二 (12)班  王静怡

朋友,是那个可以陪你一起哭,一起笑,伤心时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朋友,是那个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接你电话,回你短信的那个人;朋友,是两人斗气但还在外人面前维护对方的那个人;朋友,更是那个甘愿与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和你一同经历风雨的那个人。在没有遇上这部影片之前,我天真地以为玩得好、谈得来的就是好朋友。可是,我错了。我从来不知道友谊也可以像亲情那样令人感动和幸福。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懂了……

这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兰彻、法涵和莱俱。他们是印度最好的工程学院的三位学生。兰彻——代表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他敢于反抗那种乏味、令人厌恶的填鸭式教育,执着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个可以朋友两肋插刀男子汉。法涵——明知道自己的兴趣是野外摄影,却为了爸爸给他的厚望,考上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程学院,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在兰彻的鼓励下,拿着摄像师给他的聘用信,向他爸爸请求而他的爸爸,出于对他的爱,最后选择了支持了他,那一刻,是该被感动。父母给予我们的爱胜过一切。莱俱——顶着来自家庭的压力在学习,出身贫苦的他,为了将来能养活家庭,为了姐姐的嫁妆,为了治好爸爸的病,为了自己的学业而听了主任的话远离兰彻后来却因为顶不住压力选择了跳楼自杀,但就是这一跳,让莱俱重拾回那种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他虽然贫穷,精神却不贫穷,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片中最不乏的就是搞笑场景,查图尔被修改的演讲稿让我们全班人都笑得前俯后仰这个结局是美好的,三个无厘头的“白痴”诠释了最纯真最真挚 最动人的友谊和刻骨铭心的爱情。一路走来,兰彻和他的兄弟历经酸甜苦辣最终在自己引导自己各自热爱的工作;他与皮娅闯过风风雨雨后才终于走到了一起,这种爱,才令人敬佩!

十年后,他们分隔几地。但时间却没能冲刷掉他们的美好回忆——曾经,他们一起开心地、不顾旁人地大笑;曾经,他们一起为各自的故事留下泪痕;曾经,他们举起酒杯,踩着月光聊到天亮;曾经,他们站在一起幻想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傻傻地说要完成心底的那个梦想……曾经的曾经,那些美好的曾经,只属于他们。

这个月是令人难忘的。因为刚刚欣赏过一部惊心动魄、几乎完美的电影——《铁甲钢拳》后又看完了这部让人不得不去感叹和钦佩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仿佛是满载而归。由这部影片对我引起的思考,足以让我停下烦躁的脚步,忙碌的生活,而为之真正感动。经典台词很多,甚至很多都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以后遇到事情,学学神圣智者兰彻,用右手砸砸左胸轻轻告诉自己“All Is Well.”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只有你去安慰它了,它才会坚强……

 

一片浮生海

——观<< 三个傻瓜 >>有感

 初二(13)班 顾心奇

到最后,方然醒悟,原来我们才是那个傻瓜,沉浸在纸醉金迷的幻世里,不知所踪。

                                                         ——题记

我依然记得那个开头,充满了喜剧意味,也正是那一刻,便把这片子定位为一本纯喜剧,靠演绎别人的不幸别人的幼稚来博得我们这些所谓看客的一笑的纯喜剧。

可是而后那长长的路程长长的行驶时间却实是震撼了我,我开始为我的认知而疑惑着,我想,没有一篇纯喜剧的片子,会浪费那么长的时间来演绎一段寻找的细节。在荒凉中寻出一篇风景来。

而后的叙述是一段回忆吧,一瞬间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而后发生的事情,因为,在那么漫长的五年寻找中,我想没有人再会把曾经的回忆看的是那样温馨。一个一个的学院生活的小细节,毫不显示着兰彻的与众不同。

法汉说得对,他的人和名字一样不同寻常。

我还记得片头是校长那严肃的样子,黑暗的世界充满了尔虞我诈,而我们,亦在这其中沉浮着,举棋不定,我们放弃不了,便只有争取。世界的残忍,真是被这位校长诠释的十分到位。

一瞬间,竟觉得他也是个可怜人。

第二遍观看的时候,实是无法将那个在雨夜中对着电话咆哮,在毕业典礼上笑的亲切的形象与之联系在一起。还有那个教师,以及那些笑的厉害的学生。

当世人都不正常的时候你的正常就成为了一种不正常。

还记得小时候吗?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是和兰彻一样的存在,我们善良我们天真我们无邪我们亦是愚钝,就像是一块顽石,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坚毅。而后,在那漫漫人生中,我们的棱角一点点的被磨灭,最后终是变成与他人无异的模样。

兰彻,我想我之所以敬佩你,并不是因为你有多伟大你有多聪慧你有多少多少项的世界专利,而是因为,你,兰彻,是唯一一个可以坚持自己的人。All is well,兰彻,愿你一切都好。

那些简单的生活镜头的剪切,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果不其然,印度的电影一定会和歌舞结合,那欢快的调子轻巧的舞步却是有能带动人类心情的作用。开头时那满是公式的压抑也便一扫而空,心也随着那越飞越高的直升机而豁然开朗了起来。

可是,世界终是不如意的,很多人就仅仅只是差了一步仅仅只是差了一点点就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生活本身就存在着压力,校长是这样说的。他错了么?刚开始,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是他施加的压力逼死了他的学生,至少从影片的剪切来看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那时那个盲目寻找的校长,是那么的可笑。

兰彻,我相信总会有人明白你的。

的确,每个人都不容易。一小段黑白的影片,在全剧中显得是那么的突兀,却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对印度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知道那是个不容易的国家,于是对于皮娅的第一印象便是那种拜金的女人。

我本以为她会为了钱和地位嫁个那个“标签”,可是她没有。她是那个骑着小摩托车飞驰的那个霸气的女人,她是那个敢爱敢恨那个豪爽的女人,她是那个值得兰彻去爱一生的女人。

果不其然,生活本就是一出戏,处处充满了不可思议。

很喜欢那旁白的声音,很沉默的叙述,似乎一切都不关他的事,但那说到动情处的几声“呵呵”的傻笑,又让人觉得那就是一个当局者。一个和兰彻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度过人生中 这几年的好伙伴。

爱恨不过一百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便是能拥有那么一两位可以和你一起吵闹一起顽皮的朋友,一两位能陪你在泥泞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的朋友。

而后,兰彻终于和皮娅有了更深一层的交集,充满了青春充满了阳光的小打小闹,却在那一秒就这样陷入了黑暗。或许,兰彻,你便是那黑暗中的一丝光亮,是那天边的一盏明灯。

兰彻,是你让黑夜变得明亮,也是你让照片变得有生命。

王子和公主一般的角色,却在这样欢快的音乐中跳着这样欢快的舞蹈,画面一转化,才明白这只是皮娅的幻想,却也是不禁笑出声来,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这么一个出生名门的小姐在一瞬间又变成了那个陷在蜜糖罐里幸福快乐得不能自拔的孩童。兰彻,我想,有这本事的也只有你了。

我以为,他们会一直幸福快乐下去。

但在合照的那一瞬间,镜头又回到了那个寻找的旅途中。

三个人,挤在一辆小车中,不是同样的想法,却都为了找到兰彻而努力着,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不管你喜不喜欢,总有那么几个人会陪你走一段路。

终于到了那所谓的家,甚至以为那接踵而来的便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团圆,看着那背景。我们屏息凝神,欣喜得说不出话来。可在兰彻回头的时候,我们又都跟着主角们一起震惊一起疑惑了,那陌生的面孔,那与世人无异的语调,怎么可能是那个兰彻!于是的,在看到照片的时候,我们都愤怒了。

兰彻在哪里!?他到底是谁!?

我想,这两个问题,便是我们心中最大的疑惑。

曾经的那个兰彻,你到底是在哪里,你知不知道有两个傻瓜在满世界的找你,他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好辛苦……呐,其实你知道的,其实你都知道。对不对?

或许也只有在那个告白的晚上才能看出你的小白痴,也只有在那个皮娅姐姐分娩的那个雨夜才能看出你的大智慧。

兰彻,你的确独特,独特到可以让任何人为你倾心。

最后的那个红房子学校,在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亦开始疑惑:那个校长,真的是你吗?兰彻,你真的在这里吗?

多少次的寻寻觅觅,多少次期待后的失望,已经让我们失去的去解开事实面纱的勇气。

最后那个海边,我们终于又重新见到了你。你带着曾经那抹熟悉的笑,这样真好,不咸不淡没有人打扰,看淡了那幻世,真好。

AappleBballWwinner,是旺度,是兰彻,我们都知道,我们都相信。

一直一直,我们都在寻找你身后那一片浮生海。

 

《三个白痴》观后感

初二(14)班 邵舒杨

所有人都是生活在自我意识之中,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靠之求生,亦靠之不朽。但每个人都只知其不朽时无尽的辉煌与荣耀,没有人会相信,每一个先驱者都是一个叛逆者。

世人的眼中,他们玩世不恭,从不服从纪律。但无人知晓,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成功者。他们追寻自己的梦想,并坚定不移,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如翱翔于九天之上的鸿雁,蓝色的背景下,是他们练习飞行的脚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在现实与逆境的压迫下,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他们沉沦在绝望中,在制度的碾压下化作土灰。于是,便只能浑浑噩噩的过着自己厌恶的生活,他们不会去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只是臣服于社会的黑暗。人们总是仰仗与权威与大众,而又被之所束缚,最后只能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现实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不过是一个谎言罢了。只为一个谎言,葬送自己的一生,这值得吗?

而唯有他们是不同的。

他们是不屈的,尘世的阴霾下,他们不畏艰险地奋斗着。为了自己伟大的梦想,他们追寻着希望,永远拼搏在第一线。

他们是执着的,他们坚信世间不存在绝对的真理。这一秒的真理,也许就会是下一秒的谬论,每个人眼中的真理也是不同的,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生活,自然就会有的见解。于是,他们为之努力着,在不断的进取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谛。

他们是无畏的,高呼着“除了梦想,我目空一切”!他们敢于面对众多鄙夷的眼神,依旧不屈的捍卫自己的梦想。

想想当下的制度,它告诉我们“人活着要追求财富与名利”“没有文凭就别想要工作”。如此的歪理竟会受到几乎每一个人的顶礼膜拜!想想这种黑暗的思维扼杀了多少本该幸福的人!正因生活在这样一个“只看文凭不看人品”的社会中,他们才会不服从于制度,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凌驾于制度之上,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凭一己之力拯救堕落的灵魂。

他们,是行走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的人们,他们穿梭在谎言与真理之中,同时背负着骂名与盛名,超越黑与白的界限,真正救赎光明的人们。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