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三:成功与习惯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心理辅导
更新时间: 2009年11月02日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们:中午好!

“心情驿站”广播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由我——  老师给同学们播音。今天,让我们继续上周的话题。上周说到成功是一种心态,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让我们来说说成功与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你想成功吗?那就及早培养有利于成功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5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是否成功。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跳蚤习性爱跳,于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盖上的玻璃,不断地发叮叮冬冬的声音。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将玻璃片拿开,发现竟然所有跳蚤依然在跳,只是都已经将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即止,以避免撞到头。结果竟然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出来——依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只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
  后来,那位动物学家就在量杯下放了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燃了火。不到五分钟,量杯烧热了,所有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每只跳蚤再也不管头是否会撞痛(因为它们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量杯以外。这个试验证明,跳蚤会为了适应环境,不愿改变习性,宁愿降低才能、封闭潜能去适应。
  我想,人类之于环境也是如此。人类在适应外界大环境中,又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小环境,然后用习惯把自己困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中。所以,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接下来,让我们休息下,听首好听得歌曲,来自张靓颖的《光芒》。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下面是成功者十三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

    习惯一:成功者清楚地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成功者虽重视事情的结果,但更重视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则有助于他达到结果并且享受过程;

习惯二:成功者下决定迅速果断,之后若要改变决定,则慎思熟虑。一般人经常在下决定时优柔寡断,决定之后却有轻易更改;成功者之所以能迅速下决定,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价值层级和信念,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因此能有系统的处理;

习惯三:成功者具有极佳的倾听能力。倾听并非是去听对方说的话,而是去听对方话中的意思。倾听的技巧包括:一、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谈话;二、把对方的话听完;三、即使不需要记录,你都可以听出来对方的意思;四、把所有的问题记在脑海,等对方说完后在一同发问。

习惯四:成功者设定"当日计划"。成功者在前一天晚上或一早就会把当天要处理的事情全部列出来,并依照重要性分配时间。他管理事情而非管理时间。

习惯五:写日记。写日记的法则:一、保持弹性,重表达思想,而不用太多严格规则;二、持续;三、用来设计你的生命价值和中心思想;四、记录每件事情的差异化;五、记录特殊时刻及事件;六、解决问题;七、学习问更好的问题;八、在日记上写下自己的宣言;九、把每日写下的东西在月底复习;十、深刻自己的记忆和经验。

    习惯六:做喜欢的事。

    习惯七:勤于练习基本动作。

    习惯八:运用自我暗示的力量。自我暗示就是把目标用强烈语气不断念出声音,告诉自己,让潜意识无法分辨真假,因此相信它。

    习惯九:运用冥想的技巧。当你不断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是情景,潜意识会引导身体作出那些效果。

    习惯十:保持体力或创造更多精力。

    习惯十一:成功者人生的目的通常超越自我,立志为大多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使命而非为金钱工作。

    习惯十二:成功者有系统。成功者都有一套方法来整理思想、行为,因此能不断实践在自己身上,并且教导别人。

习惯十三: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成功者愿意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情。

结合我们的身份,作为学生,好习惯有助于我们成功。对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提前预习

二、细心观察

三、勤于动笔

四、质疑发问。某年,中国中学生到国外参加一项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十分喜人,获得的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都名列参赛各国首位。赛后,竞赛组织者请出了出题的专家、教授,跟这些参赛的各国的中学生们见面,希望选手们向专家、教授提问题。除中国选手外,其他国家的选手都十分踊跃。有国家的中学生指出,出题者在某题上的思路不对,没有现实意义,如果改造一下会更好;有的咨询某方面问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方向;有的拿出自己的题目让教授专家来解答。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中国学生,提问非常不积极。并不是他们英语过不了关,其实他们参赛前都经过英语的强化、都有非常好的口语。实际是中国学生平时的注意力以及竞赛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解答专家们的题目上了,没有胆量、没有心思去想,专家的题目还会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提不出问题,就干脆不开口。      

五、勤查工具书。

六、勤于背诵。林达,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现在所在的英语重点班,是清华大学的英语一条龙试验班。就是在这个重点班里,林达的英语成绩一直领先。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林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现在,他一共学了四本英语课本。这四本英语课本,少的有七八篇课文,多的有15篇课文,加起来大约有近40篇。这40篇课文,林达都能够全文背诵,而且背得滚瓜烂熟。林达已经深刻体会到,学英语的最好办法,也是最笨的办法,就是滚瓜烂熟的背诵。有时,课文还没有学,林达在家中预习时就已经提前背诵过了。他还经常给全家或者朋友表演背诵英文的节目。

   七、仔细审题的习惯。

   八、定期复习整理。丁立阳是某中学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他曾经获得全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他的学习经验是:不断复习,定期整理。他这种习惯已经从小学时就形成了。例如,在9岁读小学时,他就曾经通过自己的复习、整理,弄清了“比”、“分数”、“除法”三种数学概念的关系。丁立阳说,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将旧知识系统化,可以非常容易理解新知识。第二,可以避免遗忘。根据遗忘曲线,如果一周后再复习,那么,学到的知识只能剩下25%。所以,及时非常重要。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九、认真书写文字。赵丰寰现在是北京某著名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今年只有22岁。她不但学习成绩好,写的字也十分漂亮,曾经多次获得市级、区级、校级书法比赛的奖励。她17岁时考入大学,19岁时读完本科,接着被破格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2岁又被免试保送攻读博士研究生。她读小学、中学时的试卷、作业一直被她的母校保留着。她的中学母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让新生参观她的试卷、作业。新生们面对赵丰寰那内容正确,字迹漂亮、整洁的试卷,都啧啧称赞。记者访问她时,她说:“我觉得,写好中国字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教养。把字写漂亮,培养了我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品格,使我对学业上任何问题都不敢马虎。同时,我觉得,把一份手写体的、工工整整的作业、文件交出去,也是对师长、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最后,让我们在水木年华的《启程》中结束今天的心情驿站,谢谢大家的聆听。也请大家不要等待,启程向前,下周再见。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