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本质探究的“微项目式课堂”教学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名师工作室
更新时间: 2021年01月14日

基于科学本质探究的“微项目式课堂”教学

陈苍鹏特级教师工作室系列活动——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1022日下午陈苍鹏特级教师工作室相聚周浦中学进行科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邀钱塘新区教研员姚雪飞老师进行指导活动共有四个环节堂教学展示点评、专家讲座及特级教师工作分站挂牌

第一环节: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部分分别由杭十三中教育集团朱江明老师和杭州市周浦中学江凌老师承担开课任务。

朱江明老师执教的课题为物质性质与化学性质》。本节课以泡腾片入水,种子萌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堂,让学生对物质发生变化有个初步的感知。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朱江明老师在上课中

本节课以“纸”为载体让学生尽可能地结合生活经验让纸发生变化,通过初步判断有无“新物质”从而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接着朱老师以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观察新物质,又以“新物质”为讨论中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学生自主举例,分析,引导突破“新物质”概念,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然后朱老师通过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不断分析出铁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又通过引导学生铁具有导电性等从而推出铁可用作插座头,油罐车等。通过以上探究,学生自然而然的总结性质决定应用,应用体现性质这一普遍规律。最后朱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这一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升华课堂。

朱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从生活走进科学,用科学服务生活的理念,突出对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培养。

杭州市周浦中学江凌老师开展微项目学习——《测小玻璃瓶的密度》。

江老师以看到小孩玩玻璃瓶在水中沉浮情景快速引出判断小玻璃瓶密度大小的思考,同时向学生发出求助,即整堂课的主要任务:测量小玻璃瓶的密度。

周浦中学江凌老师在上课中

本节课学习形式以微项目学习进行。学习过程如下1.分析实验原理2.选择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3.选择并设计实验方案4.实施测量获取数据得到结果5.实验误差分析学生先选实验仪器及测量工具,他们会觉得简单易行,但江老师对测量方案进行了优化,出示三种方案再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案一、没有弹簧秤;方案二、没有天平和量筒;方案三、没有弹簧秤和天平各小组自主选选择方案认领实验器材实验测量,数据处理和计算汇报测量方案、步骤和重要数据误差分析等。整堂课设计大胆,学生拥有大量的自主选择权,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体现了任务中心式的项目式教学,值得点赞

第二环节点评

文溪中学吴炳亲老师、周浦中学林银祥老师、特级教师陈苍鹏老师和钱塘新区教研员姚雪飞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进行点评

翠苑中学吴炳亲老师做课例分析

朱老师的课以“新物质”概念理解为主线用“简单”的实验和让学生举例、搜寻变化证据等教学操作建构核心概念朱老师的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生活科学,凸显对综合科学素养的培养。

林银祥老师做课例分析老师做课例分析

江老师的课采用微项目式学习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亲身经历中学会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堂上通过学生处理数据归纳和整理实验思路培养了学生处理数据能力项目式学习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可能


钱塘新区教研员认为两堂课充分体现了周浦中学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高阶思维,抓课堂教学要强调整体构架以科学素养为导向抓住核心素养围绕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要促进素养落地,踩点还要准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去促进概念向理解转化通过学生对前概念的理解进而解决迷思概念为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最后能迁移至实际生活中

第三环节:生物实验教学讲座

姚雪飞老师结合科学课本经典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工作室成员及周浦科学教师进行了五个方面指导,第一是实验名称及目的第二是课标要求第三是教材分析第四是实验分析第五是过程与分析第六是实验优化

钱塘新区教研员姚雪飞老师做关于《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设计方法》

第四环节:特级教师工作分站挂牌

最后,各位教师在三楼报告厅举行了陈苍鹏特级教师工作室分站的挂牌仪式!

周浦中学校长与陈苍鹏老师举行工作室分站的挂牌仪式!

感谢陈苍鹏特级教师工作室以及姚雪飞教研员莅临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为促进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

课例分享

工作室活动一角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