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习内涵
共谱学术华章
杭十三中七年级英语组学术节风采展示
本次英语学术盛会,我们不仅一同见证了英语课堂的无穷吸引力,也携手分享了多位教师的教学观摩体会,一道探寻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奥秘。我们践行教学实践,提升教育品质,共谱学术华章,在英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01
·课堂展示活动·
资深教师精品课
胡秀英老师
胡秀英老师授课内容是七上新教材Unit 2 Section B 1a-2b What do you like your family?借助KWLS模式,以问题链形式获取并梳理全家福照片描述的逻辑和家人介绍的维度。(学习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a的语篇练习,以熟悉目标语言。(应用实践)最后创设情景,根据全家福对家人进行介绍,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迁移运用)
向海英老师
向海英老师展示的是七年级第二单元的写作教学。本单元写作主题是介绍家庭成员并能简单描述他们的外貌、喜好以及家庭活动。本节课以学生在Project一课后绘制的Family Tree为导入,通过对话、演讲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展示,同时学会评价他人习作,以促进形成自评和自查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参与积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相互了解,并能更主动地使用英语。
骨干教师示范课
范煜敏老师
范煜敏老师上课的内容为Unit 1 You and Me第七课时Reading Plus。范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前面所学的文本,梳理了交朋友的方式。然后通过读图、分析文本结构、分析说明文篇章特点等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成为一名受他人欢迎的朋友。
林国鹏老师
林国鹏老师带来的是一堂生动有趣的听说课,课堂以welcome party为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对话,了解文化差异,学会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展现了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课堂。
舒莎莎老师
舒老师的课堂设计构思精巧,以运动场、教室、餐厅为背景,逐步引导学生描绘出学校生活的日常,课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彰显文化认同。
余欣老师
余欣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节暖意满满的英语听说课。借助图片,以文本为载体,余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明白不同的家庭成员虽然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但是有共同的快乐,那就是“家”的意义。整堂课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已见,气氛热烈。
张易老师
在七上第三单元unit 3 My School (Reading Plus)这一课中,张易老师就以一片能在水中漂浮的树叶为引入,引导着学生们在课文中找到这所学校的样子、产生的原因以及学校内部组成等。阅读完后,张易老师让学生们画出他们脑海中 “floating school”的样子。整堂课逻辑清晰,课堂活动内容丰富,教学成果显著。
郑郸老师
本节课七上Unit3 Section A 1a-1d的听说课,教师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热情。整个课堂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丰富的教学环节设置,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是一堂质量较高的英语听说课。
青年教师展示课
邱佳慧老师
邱佳慧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读写结合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链的设计,思维导图的逐级呈现,引导学生基于文本构建写作框架,资源包的融合更是丰富了学生的表达库,引导学生不断产出。
王涵老师
王涵老师带来的是一节生动有趣的项目课,主题是制作一份个人简历。王老师在课堂开始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个人信息问答,迅速拉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巴黎奥运会的三位中国运动员的个人简历着手,以猜测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简历包含名字,年龄,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的食物等要素。接着,王老师从做个人简历去巴黎奥运会当志愿者过度到课文中Andre Kalu的个人简介。给学生提供表格,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归纳个人简历的要素和相应表达。然后阅读谷爱凌的个人简历归拓展出还可以从外貌,性格和梦想等方面让简历更加细节。最后进入应用实践阶段,即学生依据评价量表为自己制作个人简历。量表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维度。在展示环节,负责展示的同学收集本小组所有成员简历,随机抽取一张用第三人称介绍,其余同学猜测介绍的是哪位同学。各个小组依据量表为写简历的同学打分,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陈世瀚老师
陈世瀚老师教授的内容为Unit3 My School的第一课时听说课,“外国参访团参观学校”的情境创设,问题链的引领,看图猜意等一系列设计,让孩子们被课堂深深吸引,争相举手,课堂氛围浓厚。课堂还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班级学生真实校园生活照片,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最后,在陈老师幽默的引导下,孩子们化身校园志愿者,用英语自信又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学校。
林熙皓老师
在林老师执教的“Unit 2 Section B What do you like about your family?”阅读课中,教学设计亮点鲜明,活动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课程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围绕家庭成员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展开。课堂引导学生不仅处理文本表层信息,还鼓励他们深入思考与讨论——例如,对文本中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进行推理,或通过朗读反复体会用词意味,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基于文本分析,林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丰富表达方式,为最终的大活动“介绍家庭成员合照”打下坚实基础。
刘赟老师
刘赟老师本次授课内容为Unit 3 Section A部分的听说课。在听前环节,刘老师将音标和单词教学充分融合。听后深度挖掘文本,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校园内问路流程。在课堂最后学生按照要求补充本校校园地图,小组合作生成对话。
孙瑶恬老师
孙老师的课堂从游戏入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复习引入新知。在文本的学习中,具体分析了拥有权和兴趣的相关表达,层层铺垫,为最后点明照片中家人兴趣的重要性增添色彩。
朱毅老师
朱老师教授的课题是Unit3 My school的第一课时,课型为听说课。朱老师以大任务为驱动,即学校开放日家长要来杭十三中参观,需要招募志愿者在学校指路。朱老师先以Peter的学校为例,在情景中学习了学校建筑物和方位的表达。然后通过听力提取出问路指路的完整话轮。最后,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小组活动,模拟在学校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02
·青年教师观摩学习·
林熙皓老师
孙老师这节课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展开,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课堂设计将听力与口语训练有机结合,在实际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真正实现了“听中学、学中说”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教师对文本的解析细致入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还通过关键信息的提炼,延伸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铺垫了后续的语言输出任务。
除此之外,这节课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写作任务衔接自然、点评实用且反思有益。写作环节设计精细,紧扣听力内容延伸出的Tips,帮助学生掌握句型结构与关键表达。例如:在讨论“如何描述一天的活动”时,教师总结出“时间—活动—感受”的表达框架,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课堂还提供了Checklist,从语法准确性、句式多样性到内容完整性,逐项指导学生修改提升自己的习作,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学生习作点评环节注重个性化指导,结合课堂上的Checklist,教师不仅针对语言问题逐一细化分析,还通过展示优秀例句,鼓励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形成改进写作的清晰方向。每名学生在反思中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课堂评价实现了激励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刘赟老师
在学术节期间,我观摩了朱毅老师上的Unit 3 My School的听说课。朱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了和学校教学楼相关的词汇。课程中设计得活动环环相扣,都为最终的大活动服务。除此之外,朱老师的板书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板书的外形和本单元的学校主题密切相关,并且清楚得罗列了本课时的重点字词和句型。
孙瑶恬老师
陈老师的课设定了“外国学生访问我校”的情境,并通过活动的设计不断深入知识的学习内化和应用,最后的大活动中,学生们化身校园志愿者,生动介绍学校的建筑及方位,趣味性十足。此外,陈老师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幽默的风格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彰显了课堂的张力。
在本次学术盛会中,我们一同领略了教师们卓越的教学风采与蓬勃的求知激情。我们在一次次的交流学习中磨砺,也在一次次的交流学习中进步。学术盛会暂告一段落,但我们对英语教学的探索仍在继续,让我们携手期待在英语旅程中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