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四新 知行合一”学术节系列报道】展示促成长,磨砺出精彩——杭十三中...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教研组建设
更新时间: 2023年12月19日

秋风习习,硕果累累,教研有期,润物无声。在收获的季节里,我校继续开展公开课展示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真实、扎实、高效的常规课堂。

王丽萍老师在课前出示单元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目标,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受再塑生命的人人物的成长经历。通过感知性默读,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通过理解性默读,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语句,理解海伦·凯勒的心理变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生本课堂,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补充质疑中,读文本,析心理,悟情感。层层推进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学生的素养。

陈丽珍老师上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采用“合作法、猜读法、演绎法、批注法”,把10篇散文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精彩片段演绎得生动灵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经典名著亲密对接。比如采用猜读法梳理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采用演绎法演示《五猖会》和《阿长与山海经》的精彩片段,采用批注法概括点评每篇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施悦婷老师执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紧扣单元目标,指导学生默读全文,并抓住标题和关键过渡句清文章思路——作者在不同的空间怀念了儿时的生活。施老师指导孩子们联系生活经验,关注作者的写作方式和遣词造句,走进童年的鲁迅,感受他的天真与童心。以三味书屋枯燥吗的开放问题激发孩子思考,并体会到课文标题不仅仅是生活空间的变化,也是精神空间的变化,与《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相呼应,理解大鲁迅渗透在本文的儿童教育观。

汪华鹏老师执教了《再塑生命的人》一课,针对这篇自读课文,汪老师向同学们发问,看了标题,大家有什么想要深入了解的?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提出:谁再塑谁的生命,为什么要再塑他的生命,怎样去再塑生命,最后取得了什么成果。汪老师巧妙运用这四个问题,将文本串联起来,带着同学们层层解惑,真正做到了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李岩老师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常年患病,却一直用笔来书写人生的作家。他是怎样思考人生的,如何活出不一样的生命姿态。文本学习围绕好好活儿开展,史铁生有没有好好活儿,品析母亲的好好活儿,通过诵读感悟文中震撼人心的对生命叩问。

阮俊南老师由“读”来串起《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课堂,“演读”入篇,让学生迅速进入文言,通过读神态、读动作、读语言来疏通文言大意;“细读”品词,通过学生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批评”、“道歉”等关键词来破解文言背后未说完的话,解读元芳的落落大方、有礼有节形象;“畅读”回味,在分角色朗读、齐读声中,感受文言的言近旨远、辞意隽永。课堂紧凑,回环递进,是短文长教的一次成功尝试。

王平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鲁迅的经典散文《从百草园到散文书屋》。学生通过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师生共同精读研析,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以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

文言文教学重视“言”与“文”的交融,吕品品老师的这堂课以说文解字为抓手,在图文并茂的猜字义环节落实文言文中的字义环节,同时围绕十二章论语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为人三个主题板块展开,借用丰富的拓展资料,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上的主题思辨,生动而扎实。之后学生在老师示范讲解的引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自主讲解的任务,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董海霞老师以“最美明信片设计大赛”的驱动性任务带领学生进行了《雨的四季》的学习,设计要求为“设计标签,体现雨的个性”“精选金句,展现雨的魅力”“拟写主题,感悟作者情思”,学生们自主分析了四个季节的雨的独特个性及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思,通过朗读设计品味了语言,并发挥创造力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明信片。

陈奕虹老师的课堂围绕三个任务展开,任务一:孔子与《论语》,分享你了解的孔子,你了解的《论语》;任务二:分门别类辑《论语》,自学《论语》十二章后,小杭打算制作《<论语>十二章》的书签。任务三:我把《论语》送自己,半部《论语》治天下,十二章《论语》修人性!如果选择一章送给自己,你会选择哪一章?课堂生动有趣又不失深度。

沈老师的这节《论语十二章》总体以“问答式”教学呈现,各个环节都设置得非常巧妙,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处处在学语文,而又不着一点痕迹。通过传统的“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非常自然地融合了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和把握,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进行综合运用。

朱婷妍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以学生的期中焦虑和绿色阅读节作为情境,以“心灵奇旅·深度好文推荐”栏目为抓手,先让学生形成推荐文的评价量表,再以心理特写作为本课聚焦点,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人物心理变化的折线图并进行展示,通过演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最后,回扣情境,以送给焦虑的小李主题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总结本文主旨的同时,回归现实,宽慰和小李一样的伙伴们。

胡媛媛老师所执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设计了“乘坐时光列车,感受鲁迅童年时光”的情境,生动活泼带领学生共情鲁迅笔下所描述的可爱而有趣的童年生活。在这一主题情境下,设立了“寻乐百草园”“寻味三味书屋”的两个站点任务,百草园的部分设计“我来说景物”“我来演游戏”“我来讲故事”三个活动,形成比较完整的语文活动链,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拉近了学生与名家作品的距离。

本次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也为老师们思维碰撞、理念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能永远保持挑战自己的勇气,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一路修行,以匠心,致初心!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