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杭十三中英语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单元整体教学,由课堂观摩和评课议课两部分组成。课堂展示选用了人教版教材初中英语七下第十单元"I'd like some noodles.",开设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以及writing展示课,力求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
Part 1 课堂观摩
邱佳慧老师上的是一节写作课,以最近很火的"挖呀挖"为切入口,改编了食物主题的英文版作为导入,整堂课以美食博览会为主线,展示了四个展馆,四则广告层层递进,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梳理出广告的框架,并加以分析,通过brainstorm等形式发散学生思维,最后大活动让学生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输出所学的结构框架和句型,并通过评比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细节意识,巩固写作技巧。
朱云奕老师以视频为导入,引导学生自然进入 “Noodles”的主题,从free talk入手,导出“have a noodle house”。之后的环节紧扣该主题,分别从要准备的食材、食材如何搭配成为specials、如何将specials推荐给顾客等方面让学生熟悉单词、词组和句型。在沟通交流环节,除了让学生掌握服务员与顾客的交流用语外,还让学生体会交流时需要注意的语气、礼貌等。最后的产出环节为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菜单,内含名字、特色菜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checklist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最后的输出环节学生有较大热情,描述新颖同时掌握程度较好。
陈晨露老师带来的是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Reading: 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 陈老师以图文的形式引入中西方典型的食物和对应的节日庆典,激活学生关于食物和节日的知识,为后续学生的输出做铺垫,然后通过生日蛋糕这一图文引出本节课的文本。在让学生通过标题和图片猜测文章内容之后,陈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段落的主旨大意,然后以问答、填空和圈画关键词句等形式带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接着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为学生的输出表达提供语言支架。随后,陈老师通过两个小视频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传统食物和这些食物代表的意义,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节日食物共有的意义,最后让学生借助文章的框架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领悟不同文化下的节日庆典与食物的不同点以及共同之处。
Part 2 评课议课
这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开展了同单元下的听说、阅读和写作课。不同课型之下,她们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采,也展示了不同角度的教学设计和深度思考。与此同时,她们都以单元话题和目标为引领,创设了真实且贴近学生的情境,流畅地导入课堂,并能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理解、运用和迁移所学知识。
三位老师的课都很好地贯彻了学习活动观。比如朱云奕老师创设了开一家自己的noodle house的活动情境,通过需要什么食材、如何定价、服务员用语等问题来带领学时们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最后制定自己的菜单并与顾客互动,将本课的所学内容整合归纳,在情境中应用实践、迁移创新。陈晨露老师则围绕特殊日期的特别食物及其寓意展开阅读并进行拓展,在东西方不同的美食文化中求同存异,即它们都传递了美好的祝愿,引发学生的思考。而邱佳慧老师引入了food expo的情境,通过其中的四个站点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餐馆广告的内容结构,并且在课堂最后通过直播宣传的形式进行产出,主线清晰,形式有趣味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本单元为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 这一单元的中心话题为谈论如何在餐馆就餐,及就餐所需的基本交际用语等。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基本上都是围绕中心话题“点餐”设计的。第一课时学生需要在图片的提示下,掌握日常生活中有关事物的词汇,树立健康,合理的饮食观念。在第二课时中,学生需要运用核心句型表演生活场景中点菜、用餐对话,激发学生乐于做一个更有礼貌的顾客,形成良好就餐礼仪的概念。在第三课时中,学生在音频、图片帮助下,学习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菜、填写订餐单、为参观写广告,从中国美食中感受文化自信的观念。在第四课时中,学生通过阅读短文,使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增强文化交际的包容性,使学生们具有初步的世界文化观念。三位老师通过不同课型——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用多种活动方式构建课堂。每一位老师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将不同的学习活动设置在一系列任务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