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眼中的和谐校园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教研组建设
更新时间: 2009年02月24日

教师眼中的和谐校园

骆欣苗

 2009年的寒假期间,我们初一初二的学生都拿到一本书《和谐中国》,相信许多同学都利用假期的时间阅读了这本书,写下了读书体会.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许,在许多中学生的思维观念里,构建和谐社会只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家有关,是大人们的事情,根本和学校生活没有关系.作为学生,只要把学习管好,只要不犯错误就行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江海之所以成其广阔,是因为不弃细流.个体行为所作的点滴都将会融入和谐发展的洪流.如果说天空的和谐是那一身蓝,草原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那么,在我们的校园中,和谐又是什么呢?

和谐校园,是整洁的校园环境,是浓郁的学习气氛,是飘在校园里的氤氲花气,淡淡书香。每天走进校园,满眼的绿色谱写着生命的朝气,行政楼前跃动的池水应衬着每一个步履匆匆的师生.小鸟大胆地将栖息的脚步停留在英语长廊前.课间,行走在教学楼、实验楼,举眼望去,印入眼帘既有饱含文化底蕴的书法作品,又有学生们内容丰富多采的绘画作品。中午时分,尤其是阳光灿烂的中午,我最爱欣赏的是操场上闲亭信步的那一道风景。那里,既有学生运动的身影,又有老师们放松的脚步。诗人李涉笔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愉悦也不过如此。清晨时分,走在东西侧的楼梯上,耳边便会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或单词或诗歌。最爱听这样的朗读,将心的感受借助声音动听的传播,于是,便有了天籁。有时候,看见偷懒的学生无所事事的一天,心里不由得生出遗憾:走过了青春岁月,到哪里再去寻觅这般学习的时间?和谐的校园是一杯茶。茶杯里盛着的是读书人认真学习的身影,杯子外映着的是老师们凝望的眼神。

和谐校园,是学生与老师的尊重和融洽。这份尊重和融洽,体现在各个方面。擦身而过时,一声亲切的“你好”,即刻给了彼此一份美好的心情。求知的课堂上,一个会意的眼神,传递着相互的理解。各项活动前夕,总能看见老师和学生门共同挥洒汗水的情景……在我们的校园里,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则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老师们用真诚换取学生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这般辛苦,不求物质的回报,只求学生的懂事,健康地成长。和谐的校园是一首诗,诗里写满了艰辛地付出和对相互理解的渴望。

和谐校园,是学生与学生的和睦相处,是班集体团结协作。班级是学生的另一个家。一个和谐的班级,应该有着互相帮助的人气,有艰苦奋斗的风气,有默默奉献的勇气,还有不记小节的大气。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首诗,诗里写满了每一份默契,每一份快乐,每一片希望和每一次合作。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会有人耐心地讲解,生活中遇到烦心事,会有人热心地出谋划策。没有冷嘲热讽,没有落井下石。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着自己的实力,都用自己的言行为班级出力。带着期盼走进教室,带着满足离开课堂,这样的每一天,不正是充实而积极地吗?

日升日落,烟雨漫漫、行云流水为何如此自然美好?是的,这是因为和谐。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物质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希望站在新学期里,每一个同学从自我做起,笑容多一些,苦恼少一点;宽容多一点,计较少一些;努力多一些,懈怠少一点,让自己的心情充满阳光,让我们的校园处处绽放和谐之花。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