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信息技术教研组特色展示活动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教学动态
更新时间: 2020年12月14日

在第13届学术节到来之际,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夯实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教研组围绕“立德树人、提质强校”主题,开展了教研组特色展示活动。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副总校长马锦绣和全体信息技术教研组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1.jpg

首先由信息技术组王晨老师带来公开课《IF分支结构》,课后各位听课老师作了点评和讨论。

陈麟老师点评道,王晨老师讲解细致到位,条理清晰,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他从图例到流程图再到程序,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解决了学生理解分支语句的难点,关于if、else的语法格式也分析得非常细致,为后面的学生操作做好了铺垫。

2.jpg

王珊珊老师点评道,王晨老师的课是分支结构的第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开展层层递进,前后知识点衔接自然。课堂教学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以回顾上一课时“智力小达人”的程序案例,带领学生复习IF条件结构的语法规则,强调作业中出现的几个易错点:条件表达式的位置、容易遗忘的冒号,并重点展示了不同缩进情况下,程序的不同走向,让学生生动直观的掌握同一层级下的语句块缩进一定要相同,帮助学生梳理程序的结构,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维。

景真老师点评道,王晨老师的课是python分支结构的第二课,这课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逻辑表达式中逻辑连接词的使用。王晨老师非常形象直观的使用了物理中的电路图来表示逻辑词“与”“或”“非”,学生结合科学实验中所学,就能很直观地明白几个连接词的意思。课程导入利用之前课程学习过的海伦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积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程序中的不完善的情况,抛出问题:如果输入的值构不成三角形怎么办?从而引出本节课分支结构的内容,整节课内容详实,重难点突出,节奏把控非常到位。

3.jpg

随后王晨老师对本次公开课进行自评,虽然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数据类型,算术运算,顺序结构,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等python基础知识。但在语法语句、标点使用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分支结构中冒号的使用,缩进的应用上问题尤其突出。本课是分支结构的第二课时,重难点是逻辑运算符的学习和逻辑表达式的应用。首先,让学生分析第4课《求三角形的面积》这个例子的不足,通过添加and逻辑运算符,引出本课的内容。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逻辑运算符,通过物理中的串联电路讲解逻辑与(and),通过并联电路讲解逻辑或(or),通过短路现象讲解逻辑非(not)。其次,让学生完善《求三角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总结分支结构程序代码的4个注意点。最后的作业是输入一个年份,判断是否是闰年。通过这个生活化的实例,在复习、巩固分支结构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所学进行了总结和检验。

4.jpg

最后,马校长总结道,本次教研组特色展示活动,老师上课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课程设计合理高效,课后教师研讨积极,分析总结课堂设计。借助本次学术节,教研组教师有了专业上的提升。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