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备课组公开课集锦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教学动态
更新时间: 2020年11月29日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初三数学备课组是一个优秀的备课组,老师们经常交流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将初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打造成优秀的备课组。

11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罗珊珊老师首先为我们带来了公开课<<二次函数复习>>。区数学教研员和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及实习生一起观摩聆听,并一起进行了课后研讨。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重点突出、逐层推进、结构合理,体现了良好的学科教学素养,教学效果显著。

image.png

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清晰合理,引导学生注重一般方法的提炼;

二、过程逐层推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梳理和提炼

教学中,重点关注获得结论所经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逐层推进,引导学生对不同阶段函数学习的处理方法、观察和思维视角进行回顾、梳理、归纳和提炼,并从中感受体会知识梳理的一般方法。

image.png

三、重视“数”与“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函数图象”的重要作用。围绕“数”与“形”组织对话,体会“数”与“形”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四、注意适度引申拓展,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在梳理提炼总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适时渗透今后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可能困难和思考处理的方向。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同时,能让学生的思维角度、层次得到更加丰富、全面的形成和发展。

11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潘美芬老师展示了《比例线段第三课时》。此次公开课的观摩人员主要有初三备课组全体教师,并一起进行了课后研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比例线段进一步拓展研究---“黄金分割”。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首先引入比例中项的概念,进一步引出黄金分割的概念。然后由学生合作探究,通过计算,得到黄金比的值;随后通过例题及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黄金分割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拓展知识面,得到黄金三角形、黄金矩形等特殊图形。最后潘老师总结提升,阐述了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此类问题的解决途径、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再根据典题目型的巩固练习查缺补漏,强化学生的知识点。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整理本堂课的内容。

image.png

本节课教与学的内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充实有度。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便于学生理解运用。潘老师授课语言严谨,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中学生也积极举手发言,疑于问而乐于学,整个课堂氛围良好。

   11月23日上午第四节课沈佳骊老师展示了《4.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初三备课组全体教师及教研组部分
教师到场听课并课后评课。
   沈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已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启发学生思考利用“两组对应边成比例,
并且夹角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类比之前的证明方式,通过构造平行线证明上述的猜想,得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二。
   再通过一系列题组训练巩固强化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二”的应用。
   整节课一气呵成,学生积极参与,思想之花绽放出动人光彩。

本次公开课的开展不仅体现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促进了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促进建设强大的教师团队有重大的意义!

11月24日上午第二节课,周锦勇老师在初三(5)班开设公开课《4.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受到同备课组老师和实习老师一致好评。

周老师“推本”溯源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出发,通过合作探究,让三角形的中位线动起来,进而得出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紧接着,利用这个预备定理经过构造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A”型和“Z”型两种相似基本模型。最后通过“我来挑战”“勇敢闯关”“进阶挑战”让学生掌握知识,及时巩固提高,达到融会贯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周老师设计的活动,一环套一环,紧密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学生学以致用。

整节课由推本溯源、合作探究、勇敢闯关、进阶挑战,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寓教于乐,让学生不知不觉间掌握了知识点,并运用知识点熟练地解题,鼓励学生勇往直前!

11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郑晔烨老师在B层上了一节试卷讲评课。初三备课组全体教师及教研组部分教师
到场听课并课后评课。

首先,郑老师给学生校对试卷答案,然后郑老师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讲解,期间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

错题讲解完后,郑老师呈现出同类题进行及时地巩固讲解。最后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主订正。

课堂形式上,郑老师主要起到引导和抛出问题的作用,把更多时间给学生思考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思维碰撞精彩。

一整节课中,郑老师既讲解了错题,又巩固了同类题。学生反响很好。

11月26日上午第一节课,方旭英老师教学展示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初三备课组全体教师及教研组部分教师到场听课并课后评课。

方老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教学活动组织,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堂课关注了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整合。

2、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能恰当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平台,教学互动效果较好。

3、课程资源比较丰富,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不以课本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语言规范,教态自然,举止大方,教学具有感染力。

image.png

11月26日上午第三节课,蔡冬莲老师展示的教学内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初三备课组全体教师及教研组部分教师到场听课并课后评课。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感受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该教师表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展示出了教师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等方面的教学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该教师十分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课堂讲解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

image.png

通过这系列的公开课,不仅展现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与借鉴,使得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窗体底端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