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各人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整个教学组的研讨。开学至今,初一数学组的老师们开展了各类有序的数学教研活动。初一数学备课组共有十一位教师,整个备课组团队团结协作,探讨研究,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弥漫其中。近期,初一数学组开展了教学公开课研讨活动,数学备课组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受益颇多。
首先,游协政老师在初一(14)班教室开设公开课《2.5.1有理数的乘方》,受到参观老师的一致好评。游老师先从生活中的例子计算正方形面积,以及正方体体积入手,让同学们体验多个相同数字的乘法运算,再从生活中的例子海底捞拉面师傅每次拉面都将面变成两倍根数,从而让学生思考拉n次会得到怎么样的情形,体现数学中的特殊到一般,并且是通过实例引入乘方的概念产生过程,由于乘方中的幂、底数和指数非常容易混淆,游协政老师着重让学生们区分、对比和理解,掌握乘方与幂的表示法。同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多主动思考幂的符号表示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反复练习。最后深入探究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学生对这方面经常犯错,所以游协政老师也在此反复强调和练习。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踊跃参与游老师的课堂。
11月2号胡鹏翔老师在初一(20)班的教室开设了《5.3.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公开课。本堂课的设计从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和解的形式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化简方程得到解的形式,在此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移项和去括号的过程,环节紧凑,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地位,得到的来自绍兴长城中学的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11月10日上午,胡宏老师在初三5班教室开设公开课《数据分析》。胡老师由时下热点话题——美国大选导入课堂,在以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实践下,以时事委背景,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接着选择一部分大选数据,提问若你们是一名调查员,根据已学知识,你会对数据做出怎样的分析,会有什么预测,给学生先自己思考3分钟。这知识点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和易理解,这样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便于学生可以参与到后续的教学环节当中。然后给3-5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交流各自的思考心得,有可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讨论结束让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小组成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又可以再次巩固所学知识。接着再链接几道去年的中考题目,使得学生学有所用。最后数据分析后要进行决策,胡老师出几道关于数据走向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概率运算。临近课堂结束,胡老师为学生小结本章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复习更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整节课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11月10日上午,平一祺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整体思想的应用课。平老师由一道小狗跑路问题引入课堂,点出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进行思考,接着联系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启发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整体全面地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就此导入了整体思想的应用这一节新课。平老师从整体思想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逐渐加深难度,从数的运算到字母运算最后回到本章重点整式的运算中,体现了整体思想在不同内容上的应用,不同层次的问题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课堂中平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审题寻找利用整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中感悟到整体思想的优越性,有所收获。
平老师的课富有激情,充满活力,让我们领略了新老师的风采。整堂课注重整体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
11月20日上午,张立奎老师在初一(4)班教室开设《5.3.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公开课。张老师由复习回顾利用等式的性质化简方程得到解的形式导入课堂,观察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移项和去括号的概念以及解方程的步骤。紧接着通过练习让学生主动思考,熟悉并掌握解题步骤。最后张老师为学生小结本章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解题顺序,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整节课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踊跃与张老师交流,寓教于乐。
11月23日下午,马锦绣老师在初一 12 班教室开设公开课《5.3.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受到参观老师的一致好评。马老师由复习回顾等式的性质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1中解法步骤以及解有关去括号的方程例题导入课堂,复习的导入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唤起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地回忆。紧接着马老师通过一道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以此引出含有分母的方程该如何解这一问题。接着进入本节主题对含有分母的方程先进行去括号,特别讲解了去分母的依据,并再次提醒学生解完方程需要检验等。紧接着利用课后习题使学生巩固新知。再由一道变式引出分母中含有小数的方程的解题步骤,变式的解题过程由马老师引导,所有的步骤都由学生说出,真正让学生感受解题的步骤以及依据。然后给出两道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两位学生展示运算成果,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点。最后老师为学生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准确地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每一步的内在依据,从而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整节课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踊跃与马老师交流,课堂氛围活泼又不失严谨。
11月24日上午,盛昊灿老师在初一(15)班教室开设公开课《5.3.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盛老师从一道古巴比伦的泥石板题目入手,慢慢引导学生开始分析如何解决包含分数和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从一般到特殊解决了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几个注意点,从古到今,紧接着用几个数学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利用丢番图的墓志铭为例激发学生课后思考的动力。
11月25日上午,甄南南老师在七年级17班开设公开课《含参方程问题》,进一步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含参数方程。甄老师从两个方程的解的关系入手,把参数当做常数对待,分别将两个方程的解用参数表示,然后根据解的关系列出新的关系式,再接触参数的值。这节课由于难度较大,甄老师采取了老师讲解,学生模仿,教师不断的提问,引发学生不断的思考,思维的火花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不断的碰撞。
11月25日下午,袁继扬老师在初一11班教室开设公开课《一元一次含参问题》,受到参观老师一致好评。
袁老师由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导入课堂,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下,复习铺垫的导入方式能够最快最准确地将学生引向新知的前沿,为学生搭建通往新知的阶梯。接着进入本节主题,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的求解,特别讲解了形为ax=b的方程的求解过程,先判断系数a是否为零,再判断b是否为零,将其分三类进行分类讨论,同时巩固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再根据此类解题思路,对学生进行习题巩固。首先袁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开始的三类依据和题目条件,判断a、b的取值范围,完成解题。接着袁老师让学生板演,在板演的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解决含参方程的步骤的依据,袁老师又耐心地、细致地进行第二遍的讲解,发现在这次讲解后,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随后袁老师对不同的含参方程问题分别进行讲解,并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给出的关键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对方程进行求解,在此过程中,袁老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改自己的教学进度,以求教学效益最大化。最后,袁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准确的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掌握知识的重点。
整节课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踊跃与袁老师交流,寓教于乐。
11月25日下午,陈星妤老师在初一5班教室开设公开课《专题 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本节课是不等式的起始课,目的是为了从生活中抽象出不等量关系,从而建立不等式,用建模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陈老师通过书本合作学习的几个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列出不等式,从而引出不等式与不等号的概念。此外通过几个例题重点归纳出“如何根实际情境列不等式”。此外,围绕着“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针对不同的情况逐一进行讨论,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陈老师由复习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出发,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下,复习铺垫的导入方式能够最快最准确地将学生引向新知的前沿,为学生搭建通往新知的阶梯。接着进入本节主题含参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从ax=b的一般角度出发,探讨解的情况与系数a,b的关系。紧接着利用几个例题进一步分析和巩固。在例题的思考和讲解中,陈老师运用风趣幽默地方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最后陈老师在总结环节请同学们一起归纳解题步骤,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本次公开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大家将不断学习,扬长避短,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使得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初二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将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