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特色课堂
——
在“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的背景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成为“小老师”给自己的同学讲解课文,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身份从“听讲者”变成了“主讲人”。
10月13日上午,我校初二语文组李岩老师于杭州市十三中综合楼四楼录播教室就《亲爱的爸爸妈妈》进行公开授课。
“下面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讲授第一部分的内容。”李老师的话音未落,两名同学就迫不及待走上讲台。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将自己所理解的情感讲述出来,还让听讲的同学朗读相关的语段;另一名学生作为小助理,将关键字设计成精巧的板书写在黑板上,并配合主讲人展示他们课前制作的精美课件。
一句句曲折动人的话语,一个个战争中不屈的形象,一段段深刻苦痛、的情感,在同学们的朗读和讲解中被充分放大。几个小组配合默契、讲授生动,将课文前三部分的语句一一阐释,让南斯拉夫人民的苦痛和磨难被众人所同情,更让同学们不禁深思:战争与和平。
每个小组讲授结束,还留出时间给其他小组提问,课堂上不仅仅只有学生的讲述,更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李老师在这样一堂极具特色的课堂中也成为了一名“学生”,每当讲台上的“老师”讲授完自己对于语段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她就在台下提出疑问,将课堂讨论引导得更为热烈。
二战时期的虐杀和残酷是生于和平年代的学生们从未体验过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苦痛和折磨的,唯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们所留下的只言片语。课堂的最后,李老师请各位同学读了读第四部分的遗言,并挑选一段发挥想象进行扩展。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体会到南斯拉夫人民的痛苦和坚强,更唤起了心底对和平的呼喊。
“学生先学教师后讲”的教学形式是特别的,更是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种考验。特色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使语文课堂更为生动。
文/实习生 陈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