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课堂”之有效环节研究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学园地>教学动态
更新时间: 2014年10月16日
通讯员:胡欣慰  摄影:胡欣慰
 2014年10月15日 ,西湖区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了主题教研研讨:导学课堂之有效环节研究。活动的地点是翠苑中学文华校区,全体西湖区八年级社会老师参与本次研讨。

                     

首先是翠苑中学的葛柳佳老师上一节《大化改新》的课。葛老师从大化改新的主创者中臣镰足导入,从为这位人物写传记结课。中间设计了关于改革背景的填空题作为自主学习题,以唐代制度和大化改新的制度的填表格和日本民族的特点及改革影响,作为合作探究的环节。最后以闭卷回忆改革内容和影响为巩固提升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时参与度高,发言精彩,且提出了组间质疑的问题。表现非常突出。葛老师授课完整,得到了王艺老师的肯定。
这节课是一节研讨课,本身的设计成功与否并不是本次探讨的重点,研讨的重点在于透过这节课,来观察和思考:如何让每一导学课堂的环节设计更加合理有效?如何让小组合作更加顺畅?巩固提升的设计有哪些策略?所以此次研讨的重点在于环节设计、小组合作及巩固提升。
与会老师按照各校的备课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然后,各个学校派代表发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没有首席教师或首席工作室的成员率先发言。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每个学校的自主发言更加接地气。既然课堂最终是每个老师自己的课堂,那么所有的会场上迸发交流的思考只有教师本人认同,经历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才能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动作。所以,更多的教师的发言只要是毫不吝惜的自我或团队的思考的结晶,就更容易引起一线教师的反思。所以,今天的教研的讨论形式是更加有效的。
我校派了蔡柳燕老师上台发言,蔡老师围绕导学课堂的四个环节:话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来逐一分析。特别指出无论是自主学习环节还是合作探究环节的问题设计,都需要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含量。导学课堂最精华的所在,就是同学组间的质疑问难。而当这些火花闪现的时候,教师要把回答的机会充分的留给课堂上的同学,而不能越俎代庖的截断了。蔡老师的发言思路清晰,内容得当,得到了王艺老师的充分肯定。
而本次研讨中新出现的话题——巩固提升,对这一环节的重视,正是顺应了中考社会学科的改革而显得特别重要起来。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还需要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在实践中继续积累经验和智慧。
本次研讨,十三中初二备课组全体成员,以及初一的蔡柳燕老师和林慧芳老师的三个实习生徒弟都参与听课,积极讨论。备课组收获颇丰!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