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工作总结
——
0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分以下三块内容:
一、具体的活动:
校区(或集团)教研活动及备课组活动 、区优质课初赛和决赛听课(9/17,10/15)、远航工程听讲座(10/22,12/29)、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11/19,1/7)、市第七届新课程展示活动(11/26)、浙派名师听课(11.4/5)、省教研员许芬英讲座(12.10)、高级教师展示课活动(12.3 )、区命题培训( 10/29,12/24 )、区初三备课活动 (10.15)、市优质课听课活动( 11.12 )、区教研员来我校调研交流(9/18)、2009.9---2010.1 校内讲座共计7次数<谈人身上的几种素质><有效教学的一些细节><言传身教><做一名---的教师><班主任工作新论><共享有滋有味的校园生活><如何上课评课>
二、校本研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观念得以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同时在改革的进程中仍然会不断地遇到许多问题:课到底该怎么备?该怎么上?作业该怎么布置?该怎么批改?考试该怎么操作……与学生发展紧密相关的系列教学活动是恒久不变的话题,让本组的校本研修真正发挥实效显得格外的迫切。
问题化的校本研修为数学组提供了足够的研修内容,但围绕内容进行研修势必依托于一定的活动形式。数学组的校本研修有以下突出的研修形式:
其一,立足课堂,深入课堂,通过观课、议课,围绕课堂细节展示听课、评课活动,在思考与交流中对课堂教学产生新的想法与做法。
数学组已组织进行了两次较长时间的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我们的活动口号为:教研促成长。主题是:从听评课中收获。
活动平台:本学期市区要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课堂校内比赛,以此推选优的教师去参加区的优质课比赛。
研讨主题:课堂到底是如何开展的
活动过程:
1.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活动阶段——反思阶段——拓展阶段
2.活动阶段:由金霞、毛炳剑、何跃伟三位老师就“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进行同内容上课(提前两天告诉上课内容)——全组成员根据听课观察与记录,畅所欲言——特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潘云芳老师作总结点评——改进例题教学策略——再实践——全组成员反思交流
3.反思阶段:全组成员从准备讨论到活动阶段结束,个人进行整理总结提升。
4.拓展阶段:各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介入一定量的类似研究课进行再实践,再反思提升改进,循环往复。
5.活动小结:新学期刚开始,丰潭中学数学教研组就开出了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为同一课题的公开课。本次公开课不仅是同课异构,同时是借班上课,分别由初二备课组的金霞、毛柄剑、何跃伟三位老师承担,集团教科室主任潘云芳老师,集团数学教研组长张力奎老师也从繁忙的开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进行指导与点评。
本次活动中,提前两天确定上课内容,虽然时间短暂,三位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他们上出了各自的精彩,独特的风格。金老师的课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自己介绍、交流好的方法;并配备了有梯度的变式练习,不仅使学生熟悉图形,更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毛老师的课重基础、重落实,对概念的讲解非常的细致和严谨,对书本的例题挖掘得很深刻,并进行了有效的改编,很值得我们老师学习。何老师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非常形象的过渡到几何图形,并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一下子吸引了借班上课的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充满了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组结合区校的教研要求及学科自身特征,以独特的教研方式展开活动,按照“确立典型课题――同备一节课,集思广益――既讲课又听课,取长补短――评研结合,共同反思提高――资源共享”五个步骤,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丰潭的数学老师都参与到备课、讲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之中。通过活动,老师们相互间取长补短,及时反思,反思后再设计,使教研活动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其二,间断与不间断地进入课堂,随机地相互之间听课,得以学习内化。关注课堂一直是我数学组进行教学研究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研究课堂得以提高老师们的数学教学水平,最终服务于学生。12月3日,高级教师宋英老师为我组教师开出了一节展示课。课堂以吸引孩子们眼球的明星榜为切入口引出话题,节奏时缓时急,问题层层递进。留给老师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每一个新知识的导出,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衔接又是那么的自然。初一(3)班的孩子们始终沉浸地数学的思考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数学的思考能力得以了提升。林永贝、顾韩文等老师的课堂都给本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永贝老师的课堂显得沉稳、重点突出,作为新教师顾老师的课透出了他的数学功底之深。
其三,继续以课题为载体,使研修系列有序且有效。数学学科有其特殊性:抽象、复杂、深奥,学生学习数学又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各个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不同,所有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学的研究在普遍性的前提下,更要突出其不同的特点。行动研究为此提供了保障,是最好的研修方法。各备课组有各自的课题:七年级备课组的“促进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策略研究”,八年级备课组的“提高课堂学习成效的研究”,九年级备课组的“中考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
数学组将一如既往地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走出一条研修有实效的教研之路,使之成为教学坚强的后盾。
三、收获与感想:
1.公开课:宋英 高级教师展示课 、顾韩文\林永贝 开学初新教师公开课、
金霞\毛炳剑 校区公开课、 何跃伟 区优质课;
2.获奖情况:何跃伟 区优质课第一名及杭州市三等奖、 金霞 区优质课三等奖、
毛炳剑 区命题比赛三等奖;
3.三个备课组各组织了一次校数学竞赛,部分同学分获校一、二、三等奖;
八年级还组织了一次精彩的“勾股定理”的编报比赛,获奖的自编报在厨窗展示;
4.培训:有10人参加网络培训,有2人参加区命题培训;
5.信息管理:黄雅春兼信息管理员,为数学组、学校的信息宣传作出了努力;
6.感想:收获可以是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真,真本身就是一种美。数学组能获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全组成员共同的结果。在这些活动中既有参加者的可视成果,又有参与者的内在获得。黄雅春\金霞\题威三位备课组长工作踏实、认真而负责,还有教学经验丰富而稳重的宋英和林永贝老师,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毛炳剑老师,课堂中激情洋溢的何跃伟老师,总是在默默付出的韩娅、吴菊云和黄良敏老师,虚心好学、不断上进的顾韩文老师。
本组的韩娅老师、吴菊云老师和黄良敏老师担负了学校最重要的毕业班教学与毕业班德育工作,题威老师任教初三数学,兼备课组长。除了尽心尽力完成自己本班的教学还要负责材料的整理,共出了开学考试卷,期末模拟卷。初三每个周三下午还有数学的辅导课,周六下午的提高课。不但要上课,还要挑选题目。另外本学期还担任了初三下午辅导班的管理工作。整个备课组还承担了某个研究机构的课题的公开课任务。七、八年级的两个备课组亦如此。金霞和黄雅春两位备课组长要查阅大量的数学参考资料,然后精挑细选,供本组共享,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这份执著、这份认真时刻在激励着本组的每一位数学老师。下面以黄良敏老师的自我小结作为本组所有成员在本学期工作中的一份见证:
忙忙碌碌之中,2009年已经过去。回顾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在忙碌中感觉充实,在勤劳播种了收获,在不足激励我奋进。有收获,也有不足,还有深深的思考,下面就简单地总结本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和三(1)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坚持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首先在初三的教学和复习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及时进行复习阶段验收,每部分复习结束都要进行检测,测试后认真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查找得失原因,有针对性的讲评,达到满分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自己: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和考纲,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同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三(1)的班主任工作。面对繁重的初三班主任和教学工作,我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尽责去关注每一个学生。面对初三学业的压力,班级学生出现了种种心理状态,为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我及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不仅要赢得学生,同时也要赢得家长,面对一次次的家长会时,我要求自己用心准备,沉着应对。真正体会到了自己与学生一起进步。也真正感受到了在初三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初三年级组的团队的力量,当班级工作或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在解决的过程中,很感谢同事给予的帮助,有时是班级的任课老师,甚至是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一起参与到了疑难班级问题的解决中来。团队合作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以上是我在初三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