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由丰潭中学语文组承办的区级校本研修活动“快乐语文课堂”在六楼多媒体教室进行。夏畅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生趣盎然的《绿色蝈蝈》,语文组的老师从教师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学生学习中的快乐因素、在快乐的氛围中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分三组进行了观课议课活动。在夏畅老师结合这节课谈了自己对“快乐课堂”的理解之后,骆欣苗老师、赵肖芳老师和李岩老师代表各组汇报课堂观察结果,之后苏毅老师就“如何构建快乐课堂”进行了总结发言,最后是西湖区首席教师俞华芳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点评。无论是课堂还是研讨活动,都是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开展的,真正做到了“快乐课堂 快乐研讨”。
骆欣苗老师代表“教师教学中的快乐因素”组汇报课堂观察结果:
夏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童趣,饱含热情的课堂。老师以生动的引导、激励性的语言,带领这学生进入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展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蝈蝈天地。课后研讨中,我们小组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在这节课中,作为一个教师的快乐因素。
第一、文本的选择。教师对于教材的首先会有一个自我的选择性,这和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等众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教师本身对文本有着独特的兴趣和理解,才会在备课过程中积极地去寻找相应的材料,才能把与文本的对话深入地进行下去,才能把自己在阅读文本中的体会和学生进行积极地交流。这虽然是快乐课堂教学的一个浅显因素,但我们仍然认为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客观因素。
第二、课堂是教师为引领,学生学习为主体的一个过程。学生要快乐地学习,前提在于教师有没有把握教材的要点,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和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如果被动地在学习,老师的上课无异于表演独角戏,那是一点趣味也没有的。夏老师的这节课,她自身带着快乐的微笑,和学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快乐的世界。
1、创设了一个快乐的情境,注重培养了阅读文本的兴趣。例如开头她选择了一个《微观世界》的视频,一段生动的想象,一曲夸张的声音,足以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孩子们做好了上课的心理准备,在第一分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就可以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使孩子们做好了上课的心理准备,又让孩子从呆板、紧张、单调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把握好教材的要点,将丰富的上课内容提炼为一个趣味化的问题:根据蝈蝈的特点,帮助蝈蝈寻找工作。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设计,一下子就把“整体感知和品味语言”的设计落实了下去。这个问题的设计,既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考虑着孩子们的心理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又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这些平台上快乐地学习、练习和展示自己。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夏老师又很注重追问的艺术。例如,当学生回答“蝈蝈是自信的”,老师追问道:“从哪里看出蝈蝈是自信的,它对于自己的什么方面感到自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等等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并在文中寻找答案。每个问题尽量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难点逐个突破了,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师生互动中注重及时的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从学生进步的回答中感受教学的快乐。例如,当处理问题“你觉得蝈蝈适合什么工作时”,学生有些紧张,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师面带微笑鼓励说:“不要紧张,蝈蝈可是寄希望于你啊!”学生回答这是一只“悠闲而不乏懒惰”的蝈蝈时,老师笑眯眯地说:“懒惰可不行,生活就没有创造了,回头打个电话批评一下。”机智却生动的评价,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回答充满了信心。
第三、给学生以合理的拓展思考空间,借助文本的平台,帮助学生进入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空间。在课程结尾的拓展衍生处,夏老师以“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观察得那么仔细”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虫子的世界反思人类的世界”,将她自己的感受“倾听自然之音,善待平等生命”传递给学生。每一个学生都静静地聆听着,也许他们不一定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生命的价值。分享阅读感受,引领人文关怀,这也是教师的快乐所在。
语文是一门集合了诸多足以让人“异想天开”元素的学科,电影、音乐、小说等等无不成为足以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手段。她的魅力像汨汨清泉、和煦的阳光、细密的春雨、点点的星空,是那么地精美绝伦,妙不可言。最好的语文老师是“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其人人喜欢语文,个个迷恋于读书,痴情于语文”(刘锡庆)。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让文学向着“快餐化”方向发展,与语文教学的相对“经典化”产生矛盾,新的阅读方式开始扰乱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要使学习转变为一个有趣生动的过程,使学习的内容充满幽默和趣味。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努力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体验到学习的平等、快乐。师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才能共同感受课堂的魅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赵肖芳老师代表“学生学习中的快乐因素”组汇报课堂观察结果:
“导入”这个环节,有趣生动的的视频集“声、色、画”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让学生置身其中,情绪由好奇到好笑到惊讶,一下子就兴趣盎然,被吸引到了情境中。
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将课文练习一中平淡的问题换了一个角度,让学生为“无所事事”蝈蝈写个“自荐表”,根据蝈蝈特点来为蝈蝈求职。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挖掘了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探索、研究的欲望,让学生承担起了推荐的责任,学生有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就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在推荐岗位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精彩纷呈地发言,充分了体现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个性化理解,也表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快乐。
“品味语言”时,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纷纷用自己的声音与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其中有的学生阐释得很完美,也有的学生阐释得不是很完美,但每个人都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展开与自我的对话,教师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理解,帮助学生保持思考的快乐、朗读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很注重学生的体验,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蝈蝈的声音,就蝈蝈的形体与声音展开联想与想象,学生在轻松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在自然界的歌声中,在教师的补充介绍中,学生陷入了对法布尔的“生命观”思索中。有形的课堂结束的同时,是无形课堂学习的开始,相信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学习后,这样一种深沉的思考,会引领学生上升到更快乐的学习境界,会更自觉地开始阅读《昆虫记》。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用心感受,积极探索,真切体验,热烈表达,是学习快乐的主人。“愉快着,收获着”,这样的课堂,学生要学、乐学、善学。
李岩老师代表“在快乐的氛围中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组汇报课堂观察结果:
整节课夏老师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快乐教学,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升了朗读能力、鉴赏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一、营造氛围 为快乐目标达成蓄势。
课堂开始之时夏畅老师说:“昨天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段有趣的影片,今天拿来放给大家看。”这是一段有关动物世界的电影,拍摄的是一只可爱而又搞笑的蝈蝈。真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一段激趣的电影让学生脸上乐开了花。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给了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有助于目标的完成。
二、师生交流 为快乐目标的达成搭台。
(一)师生交流是以问题为载体的,对于问题的设计要力争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入了课堂的学习之后,夏老师说:“现在老师给每一位学生一个机会,帮蝈蝈找一份工作,结合法布尔的《绿色蝈蝈》,给蝈蝈写一份自荐表。在这里夏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为蝈蝈填写一份自荐表,自荐表分为姓名、特点、适合岗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分别从蝈蝈的外形、声音、食性、性格入手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完成这份自荐表,同时也完成了课堂的知识目标。
(二)在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快乐成长。夏老师问:“什么样的岗位最适合蝈蝈时?”学生的回答百花齐放,其中有两个学生都回答适合当演员,但理由却不一样,一个学生说因为蝈蝈美丽,另一个学生却说因为蝈蝈的性格多样。在不同的答案更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三)亲自体验,感受真正的快乐。当夏老师带领学生体会蝈蝈窃窃私语的声音时,夏老师让学生用书本模拟蝈蝈声音的特点(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顿时整个课堂响起了一片窸窣之声。
(四)想像,让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当谈到蝈蝈的浑身嫩绿,十分美丽时,夏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想像,学生们想到了朱自清笔下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老师说:“我想到了花仙子”。当讲到蝈蝈的叫声时,夏老师还让学生去想一想琴声发出的悦耳的声音。
三、感悟延伸,课堂目标引领快乐人生。在课程的结尾部分,夏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法布尔。感受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体会真正快乐的人生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苏毅老师就“如何构建快乐课堂”进行了总结发言:
什么叫快乐?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
心理学家分析,当人心情愉快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就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各种潜能将得到很好的发挥。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关键是要让他们快乐地去学习,久而久之,必然会有了兴趣,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事半功倍。
怎么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呢?怎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只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天地中。今天
一、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尽情品味文本内容和语言之美。
接着,
最后,
二、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和谐美。
和谐的气氛是快乐学习的前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活动过程中保证他们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要课堂气氛融洽、民主,师生情感很好地交流。“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
在课堂教学中,
快乐的教学氛围还来自
三、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尽情体会学习过程的快乐。
不管在什么时代,“思考”和“想象”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根源,是能使人成为人的重要条件。思考,并不是困难与痛苦的事,而是一件容易与快乐的事,它可以带给学生更多喜悦。
快乐源于语文所指引的那个深入探究的方向。学习兴趣来自于认知需要的不断满足,所以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会产生问题障碍,激起思维的新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意识的能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平衡,得到认知需要的新满足,感到学习的愉快。
1、抓住关键,巧设问题。
一节课如果从头到尾没有设置问题,那么课堂的气氛必然是沉闷的,学生也提不起劲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
2、善于将大问题分解成分解为小问题,一问扣一问,环环相扣,循循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快乐。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
快乐语文课堂的探索迈出了有力的一步,更需要我们教师多多研究探索。但现在更多的还是一种文本解读式的课。也就是解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以及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还缺少与自我、与社会的对话)。很少看到作者在表达这种情感和思想时,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周作人曾说:“法布尔……实地的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他的叙述,又特别有文艺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他还引用法国剧作家罗斯丹(Edmond Rostand)的评语:“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样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法布尔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文艺的形式来写呢,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追求和文字表现融为一体的,如果送这一方面来教学,也许又可以在教学上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西湖区首席教师俞华芳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点评:夏老师这堂课能够围绕“快乐课堂”这一主题,创设快乐轻松的教学情境。如导课,用了搞笑版的《微观世界》,剧中顽皮的蝈蝈形象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在教学上,始终紧紧扣着快乐轻松的氛围,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计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结束时注意到合理的延伸,提升了学生的思维高度。另外,夏老师的课堂非常饱满,能打破常规性思维,利用联想和想象,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这次教研活动能以分组分工的形式来观察课堂,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研修方式,应该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