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体验与理解,结交国际友人、培养国际视野,促进自身个人成长,2024年8月5日,杭十三中学子正式启程前往日本栃木县,开启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学习之旅。
栃木县和浙江省在1993年10月13日结成友好城市,与浙江(杭州)距今已有31年的深厚友谊。2024年2月27日,栃木县日中友好协会白石雄治会长、成田金城事务局长、郭向阳理事一行参访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8月6日上午,杭十三中学子前往参观栃木县环境清洁中心,并在此体验了日本的垃圾处理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杭十三中学子对日本垃圾处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下午,杭十三中学子在馆长的带领下,参访了作为日本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的栃木县博物馆。日本青少年教育基地作为日本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学习和成长机会。
晚上,杭十三中学子体验了日本的茶艺、茶道文化。日本的茶艺与茶道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了自身独特的韵味与内涵。
8月7日上午,杭十三中学子来到了日本上三川学校。日本栃木县上三川学校是一所竞技体育特色和文化并举的学校,每年为栃木县输送大量优秀的毕业生。上三川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劳动技能、同学间协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对社会各职业的体验与实践。同时,十分鼓励并持续推动学生的户外研学活动,通过历史、体育、自然科学等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
日本上三川学校为杭十三中学子的到来举办了欢迎仪式,双方校长在仪式上致辞,上三川町长和日本协会会长参与见证了两校的签约结对。随后,两校学生进行了才艺展示并互赠礼物。杭十三中学子与上三川学校学生进行了丰富的交流,并体验了日本非遗折纸文化。
下午,杭十三中学子参观了拥有世界一流生产率的汽车工厂——日产自动车栃木工厂,日产工程师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学生们进入日产公司车间,实地感受了日本先进汽车制造工艺。
8月8日上午,杭十三中学子前往参访了栃木县上古时代的特色地质文化——日光中禅寺湖。其位于栃木县日光国立公园内,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游览圣地。
下午,杭十三中学子参访了位于栃木县日光市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江户时代艺术美学典范——日光东照宫。这是一座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神社。学生们通过参访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的神社,进一步了解了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自己的认识。
晚上,杭十三中学子体验了日本的温泉文化。日本的温泉文化深植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本也因而赢得了“温泉之国”的美誉。
8月9日上午,杭十三中学子由栃木县出发,赴东京都参观了日本浅草寺。浅草寺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研学体验
日本研学记
原709班 伏柏源
这次前往日本的研学使我收获良多,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以及人文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于我而言,在这次旅行中和同学建立深切的友谊与培养独立意识则显得更为宝贵。我将从在日本的见闻出发,讲述我的所感所悟。
众所周知,日本是亚洲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也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在前往日本的飞机上,我还在思考上述名头为何而来,思考我国与日本有哪些不同。现在回过头来想,或许这些问题在来到日本的第一天就有了答案。
垃圾场之行
第一天的行程是去参观日本枥木县的垃圾处理场,来到这里之前,我还有些疑问,为什么日本的垃圾废物利用率那么高?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果然,我在这里得到了答案。导游首先向我们展示了垃圾分类的总览图。在这张图上,我惊奇地发现,日本居民竟然会将垃圾分成七种及以上,并分别放入垃圾站,且人们都能十分高效、准确,且自觉地完成这项任务。人们的积极配合,我想是垃圾回收再重要不过的环节,也是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日本公民的素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接着便是将垃圾转换为能源的处理方法。在这方面,日本已经高度自动化、机械化、一体化,人工操作的环节寥寥无几,令人赞不绝口。我看到机器自动使用机械爪将垃圾拌匀(方便后续烧制),之后将垃圾推入熔炉,自动过滤……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过后,垃圾变为了沥青一类的物质,可以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全程由机器自主完成,工作人员只负责维修保养一类的工作。再回头看我们国家的垃圾处理,与日本还是有些距离的。
一条完美的流水线
如果说中国汽车的代表是“一汽”(第一汽车制造厂),那日本汽车的典范就是“日产”了。在日产汽车栃木县的工厂,我见识到了真正的全自动流水线。
日产汽车的制作大体上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制作零件,有些零件是从其他供应商那里买来的,有些则是日产公司自己生产的,机械臂一下下地捶打着合金,再不断地修整形状。将零件放入流水线后,来到第二步,组装整车。依然是机械臂将零件焊接起来,将其化零为整,组成车辆的框架,一辆辆车架被送往烤漆房。来到第三步,涂装。先过一遍水,再进行高温烘干,由机械臂喷漆后下水进行电镀,最后再进行一次高温烘干。然后是第四步,组装其他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及一些车内用品等。最后是第五步车检,一辆车将会经历一百一十多个项目的检查,如果合格,那么它将作为一辆合格的日产汽车流入市场。全程由机械自动完成,没有半分差池。机器人正向我们狂妄地展示他们的力量。一辆汽车从开始制作到出厂,平均只需24小时。日产汽车将机器人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总结
这次日本之行,值得讲述的事有千件万件,心中有无尽的感慨,“择其善者而从之”,我想我会吸收在日本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及理念,取长补短,为祖国的未来献上一份力量。
以研学为契 创中日友谊
原816班 徐梓涵
蓊郁的稻穗绿遍山原,盎然的生机扣动心弦,这片草木蔓发的土地,便是我们本次研学的目的地——日本。
日本的枥木县与我国浙江省友好建交三十余年,其中情谊不言而喻,因而我们受到了日方的盛情款待。在本次研学活动中,我们走进了枥木垃圾清洁广场,见证了枥木县的垃圾由回收至再生的全过程;我们体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目睹了文化的传承之美;我们走进了上三川中学,与热情的学生们交流才艺,共叠千纸鹤;我们参观了日光东照宫,欣赏了中日两国建筑设计的碰撞以及日式景观独特的丰肌秀骨……游览之地众多,留恋之情亦浓。
感之最深处,源于枥木的垃圾清洁广场。早知日本环境优良,垃圾分类与处理数一数二,一见果真不凡。矗立于林木之间的工厂内是严密高效的工作间,从收集到焚烧,有条不紊、一气呵成。而更令我心生敬佩的,是日本对于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与管理。地球如今资源消耗严重,二氧化碳排放过量、白色污染、能源短缺……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汲取与伤害无疑是给自身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日本用处理后的焚烧灰铺路,压缩铁、铝、塑料、泡沫再生利用,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甚至于将二手物品修复后抽签出售等等举措,都给我带来了启迪与思考。以他人之所长补己所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举目未来之路,又观今日之况,在该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择优选取可实行措施,深入践行习近平爷爷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地球家园而共同努力。
旅程虽已落下帷幕,这段回忆却是深刻难忘。愿来日,有日方代表团赴中研学,与我们相聚杭城之时,让我们为其讲述杭州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
日本研学之感
原804班 陈语
这个暑假,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踏上了六天五晚的日本研学之旅。短暂的六天,意犹未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难忘的,是参观友好学校日本栃木县上三川中学,我们与他们一起学习与交流。
一踏入环境优美的校园,两边站满了上三川中学的老师同学们,非常热情友好地挥手示意。会长热情致辞,欢迎我们的到来。在短暂的半天里,我们一起探索了校园的几个角落,从教室到体育馆,亲身体验了日本学校的学生学习与活动日常,一起打羽毛球和篮球,配合得非常默契。在文化交流环节,我们彼此展示了各自的文艺精彩表演。上三川中学的剑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一起折千纸鹤,互相赠送礼物,开心地聊着天。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大家的心却是连在一起的。
回首此行,这是一场最美的相遇。我们在快乐中学习,于成长中收获。
有趣的“先生”们
原816班 薛兆溢
“仰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一千三百多年前,旅居长安的日本诗人阿倍仲麻吕以《望乡诗》,抒发遣唐学子思乡之情、报国之志。2024年暑假,杭十三中28名学生参访团,在集团副总校长汪华鹏老师的带领下,访问了日本栃木县上三川中学,受到了日中友好协会、结对学校的热情招待,开展了日本中学教育研学体验和中日学生文娱交流等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日本的六天,行程紧凑,参访内容丰富有趣,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接待我们的六位“先生”,是以记之,深表感谢。
日本不愧是高度发达国家,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便是极致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成田先生已在机场等候。他是中国人,五十多岁,有些“地中海”。成田先生陪同我们参观了栃木县环境清洁中心,我们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提取垃圾中各种有用物质,做成自行车、沥青等产品实现垃圾的100%回收再利用。成田先生还带我们参观了栃木县博物馆,了解当地人文、地理、生态环境,成田先生耐心细致地回答成员们的每一个问题,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日本栃木的民俗文化、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情况,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人文课。
第二位是白石先生,留着小胡子的日本人,他是栃木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也是日产汽车公司高管。白石先生带我们参观了日产汽车栃木县全自动制造工厂,我们还模拟体验了英菲尼迪跑车。我对白石先生的好感不止于他翩翩有礼的绅士风度。他还是一位生物学家,在巴西热带雨林发现过蝴蝶的某一个新品种。他告诉我们一个社会行为学实验,科学家曾在热带雨林教猩猩学习人类手语,一段时间后,猩猩们可以掌握三百多种人类手语词汇。白石先生希望我们这一代日中青年,能够勇于创新,敢于尝试,许多成就往往都是从最不可思议的梦想开始。
第三位是“女先生”,非常友善、谦逊的日本阿姨。在参访团与日方交流会上,她给每位成员赠送了亲手叠制的千纸鹤,表达对远道而来中国客人的友好和欢迎,她还表演了日本民族舞蹈“鬼舞”。虽对“鬼舞”早有耳闻,亲眼见到如此迥异的文艺形式,我仍感震惊与诧异。但地球村的魅力何尝不是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呢?
第四位是“帅哥先生”,浙大中文系留学生,普通话相当麻溜,在晚宴上高歌了一曲《青花瓷》,满满的中国风,仿佛“身在异乡不是客”。
最意想不到的是第六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今年六十岁,五十岁才立志学习中文。他热爱中国文化,现已能够熟练操弄地道的东北话,曾多次来杭州旅行,对西湖的风景、人文历史情有独钟。都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老先生”坚持不懈的毅力,令人钦佩。
在研学的这几天,成员们当了一回日本中学生。体验日本剑道、茶艺、折纸非遗文化,参观未来科学馆;学生代表演讲致辞,介绍浙江杭州和杭十三中情况,组织中日篮球友谊赛。杭十三中“文艺团”的表演将迎送晚会推向了高潮,昆曲、独唱、乐器表演、乐队演唱等精彩节目展示了杭十三中学子的昂扬风貌和多才多艺。这些充满真情的交流互动,增进了中日学生的深厚友谊。
六个日夜的日本之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日本友人的热情招待和对两国友好交往的期许,历历在目。通过此行,成员们深受教育、颇有感触,都愿争当中日邦交友好使者。
希望日本“先生们”和上三川中学的同学们回访中国。山高水长,杭州再相见!
本次赴日研学活动已顺利落下帷幕,而两所学校、两片地区、两个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仍在持续。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