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秋收韵味——记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2024学年八年级综合实...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德育园地>系列活动>学农活动
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18日

文化寻根

秋收韵味

杭十三中2024学年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二)

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和起床号角的响起,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二天正式开启。

宿舍内,同学们迅速响应,穿衣洗漱一气呵成,内务整理有条不紊。二十分钟紧张筹备后,全体同学已列队完毕,精神饱满。他们目光坚定,满怀期待,准备迎接新一天中充满挑战与乐趣的实践活动。

秋收盛景

演奏丰收赞歌,体悟收获之

丰收的喜悦

秋天,这位温柔的画家,以金黄为主色调,在广袤的大地上缓缓铺开一幅丰收的画卷。在辽阔的稻田中,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每一粒稻谷都蕴含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同学们身着朴素,手执镰刀,穿梭在稻浪之间,一茬茬水稻在他们的努力下被整齐收割,堆积成一座座金色的小山。欢声笑语中,丰收的喜悦如同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田野。

而在不远处的一片番薯地里,同样上演着一场热闹非凡的丰收场景。同学们手握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着泥土中的宝藏。随着一个个地瓜逐渐露出真面目,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惊喜与满足的笑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不仅收获了果实,更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非遗探索

感悟传统魅力,传承工艺之术

在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综合实践基地,一场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宴悄然上演。同学们亲身体验着那些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扎染、雕版印刷、竹编、木工、陶艺,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美好。

扎染:色彩与创意的碰撞

扎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印染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创造性,成为了非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扎染体验环节,同学们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他们亲手将布料扎结、浸染,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当成品展开的那一刻,同学们无不惊叹于扎染所呈现出的独特韵味,既有传统水墨画的灵秀,又兼具印象派油画的奔放。

雕版印刷:历史与智慧的见证

雕版印刷,被誉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它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智慧与自信。在雕版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化身为小小雕刻师,他们拿起刻刀,顺着图样的纹理,小心翼翼地雕刻着。有的刻字,有的刻图案,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雕版印刷的精湛技艺和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竹编:梦想与快乐的编织

中国竹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在竹编体验环节,同学们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编织动作。他们手中的篾丝在交织中编织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竹编作品,如竹编船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传递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木工体验:亲手铸就梦想宝剑

在这次别开生面的木工体验活动中,学生们亲手制作了一把属于自己的木工宝剑,深切感受到了木工技艺的无穷魅力。在经验丰富的木工老师悉心指导下,他们逐一认识各种木工工具,从锯子到刨刀,从砂纸到雕刻刀,每一种工具都成为他们手中塑造梦想的神奇媒介。

陶艺匠心:塑造生活艺术之美

塑泥成型,创意飞扬陶艺室里,学生们专注地揉捏陶土,指尖跳跃着创意的火花。从杯盘碗碟到生动雕塑,每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想象与热情,陶艺之旅,让创意在泥土间绽放。

动力绳圈

实现自我超越,感受团队之力

在秋日的微风中,操场上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动力绳圈。活动一开始,学生们迅速在指导老师的口令下组成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双手紧紧握住绳圈的两端。随着指导老师的哨声响起,大家开始协同一致地摆动绳圈,领头的同学挥舞着班旗来回奔跑助威。绳圈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宛如彩虹般绚烂,它不仅象征着团队的和谐与统一,更激发了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激情与活力。

消防预演

构筑安全之堤,防患未然之火

消防安全的实践探索,如同为学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每年的11月,全国消防宣传月如约而至,而“119”这个数字,更是成为了他们心中拯救火灾、守护安全的关键密码。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踊跃投身于实地灭火演练之中。每一次按压与喷射灭火器,都凝聚着他们对安全守护的坚定信念。

爱国电影

搭建成长阶梯,启迪心灵之智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学生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知识,更需要一颗热爱国家、勇于担当的心。本次综合实践,我校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观影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喋血孤城,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学农的第一天,我们进行了六公里的拉练,刚开始的路还算平坦。大部队浩浩荡荡地行走在公路上,远处的山是藏青色,与天空连接在一起,似是一幅水墨画。近看,道路旁绿叶泛起波涛,随着风的舞步在枝头摇曳,拐入乡间小道,稻麦在田中轻荡,泛起层层涟漪。路边坐落着几户人家,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不同于车水马龙喧闹的城市城镇,这是独属于乡村田园生活的闲适。

——801班孙乐妍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歌是《父亲》。伴奏一放出来,同学们都按耐不住了,台上的同学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握拳在身边摆动,唱得好不投入。慢慢地有许多同学被他的深情所打动,不由自主地唱起来霎那间,个人演唱会变成了千人大合,唱响彻整个操场。

——802班任桐萱

夜晚的联欢晚会让人激动,一首《父亲》唱尽父子间的羁绊,粤语《海阔天空》合着对未来的憧憬,显着师生间的默契与激情,紫荆花盛开彰显两地的紧密关系,《鹿 be free》唱出儿时的回忆与青春的激昂。

——805班胡雅晴

当我们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时,坡上的细沙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死拉着我的鞋底,似乎想将我拉下去。

——806班马子珍

一个又一个节目的演出令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丝毫没有因为天色的暗夏而消散,那种热情如灿烂的火焰在同学与老师的心中燃烧着。

——807班赵嘉懿

踏过陡峭光滑的泥坡,蹲过一段酸麻的回忆,撑过一身颤抖的俯卧撑,吃了身体上的苦,坚持时身体发颤,坚持着的意志摇摇欲坠,却死死顶住,只要经历过的苦。才能让我们对休息的时间以及学习生活更为珍惜。

——809班章羽辰

我们一边笑着一边盛着饭。笨手笨脚,慌张马虎,不影响我们笑得张扬又热烈。整个厨房充斥着生活的气息,烟火的温热,厨具碰撞的响声,叮叮当当的声音里,是我们跌跌撞撞却乐在其中的青春。

——810班李妍乐

大锅灶活动,首先拉开了帷幕,一把把松针、一捆捆木柴、一簇簇火焰,是同学们汗水和辛苦的结晶。锅铲飞舞,香气弥漫,有条不紊的合作,一盘盘美味的出炉是我们青春的呓语。

——811班徐逸伦

每每走过,膝盖当时痛的,小腿当时痛的,短短几公里的“长征路”,有公路,有乡道,有小径。伴陪伴着的有战友,有教官,有老师。镜头闪过,—军帽下的笑容少了几分腼腆,多了几分厚实。

——812班朱翎瑄

火焰在木条上燃烧出蓝色、红色交融的颜色,火星时不时蹦溅出来,在锅下舞动着,烧饭的同学在一旁大显身手,翻炒着食材,不一会儿,炊烟从屋外飘起,一碗碗菜端上饭桌,心中自然成就感满满。

——815鲍若汐

夜晚的联欢会上,我却看到了教官的另一面。几位同学在操场后排写作业,灯光昏暗。不一会儿,教官悄悄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一直举着它为学生们默默增补灯光,后来教官们集体为学生们照明,原来,恐怖如斯的面孔下还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

——817班阮铄

这一路上,我们走过森林,与大自然说话,走过麦田,迎风前行。金灿的麦穗个个饱满,还从烟雾弹下逃生,六公里的路程,实在是令人意犹未尽,虽累但真是难忘至极。

——818班林静

一片片翠色欲流的菜地如同训练有素的方阵,排列整齐,远方是连绵起伏的小丘,柔和的翠绿色的线条不断向远处延伸……

——820张趣然

就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我们来到一处缓坡,翠绿的小丘有序的排列着,映着高大的松柏,向远方延伸。一刹间,满眼皆是绿意。是一种绝佳的视觉体验,这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个道理——勇者享受世界。

——823班戚天斓

END

图片 | 初二年级组

文字、排版 | 陈扬帆、黄燕芬

审核 | 陈嘉汝、汪华鹏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