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三中教育集团十三中校区发展性评价内容和评价要点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督导专栏>工作动态
更新时间: 2019年12月16日

2019年十三中教育集团十三中校区发展性评价内容和评价要点

 

2. 发展性指标指南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1

学校组织与管理

 

1-1   注重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完善内部治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重视提升规范管理、人本管理,依托信息技术推进精准管理,创新管理方式。

①完善学校章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学校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

②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校长负责制,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建设;

③重大事项按班子民主程序决策,落实学校法律顾问制度;

④学校通过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1-2   注重提升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专业能力,能有效领导学校管理和课程教学;具有较深的教育情怀和人格魅力,以人为本,以身作则,在师生员工中威信高。

①校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有区级及以上课题立项或研究成果;

②校长上课每周4节;

③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40节以上;

1-3   注重提升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凝聚力

领导班子富有教育理想与追求,职业道德高尚,责任感强;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反思进取;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形成学习型团队;管理团队作风务实,执行力强;部门沟通协作良好,运转效能显著;师生员工满意度高。

①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合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较强的执行力;

②校级干部加强自身专业发展,在思想和学科上引领教师发展;

③校级领导按规定上课,每学期听课评课节40以上;

1-4完善集团管理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完善现代学校管理结构,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探索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教育环境,加强校区间的德育、教学及科研项目的互动,进一步培育集团内的优质品牌学校;加大全国、省、市、区学校结对与互访交流工作,进一步拓展教育国际化视野发展途径;充分发挥工会及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

①努力创建适合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集团内部管理结构,用 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进行行政管理,在传承和创新中实现集团管理的“新常态”。

②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使党员干部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③建设廉政务实并具有较强课程领导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2

课程建设与实施

 

2-1课程设置理念先进

课程设置符合课程改革精神和学生实际,创设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和探究空间。

①有学校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②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完善,建立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资源库;

③课程有过程管理,精品课程数量增加2

2-2课程体系建设完备

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选修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注重基础课程校本化,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与课程体系。

①注重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形成2-3个有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

②课程体系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共性品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③课程内容体现学科整合的特点;

2-3课程实施富有成效

统筹课程实施,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加强与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

①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主题校本研修;

②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③将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

④将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⑤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应用融合;

2-4合理建设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具有十三中教育集团特色的自信、自强、自立的“三自”拓展性课程;完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批物化成果。

进一步做好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通过培训、考察等形式的学习,提高对拓展性课程的编制的理解;

成立拓展性课程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做好知识拓展类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等三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提升教育集团德育工作水平,构建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3

教师素养与发展

 

3-1培养与发展

教学改革突出“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校本教研氛围浓厚,主题明确,途径与方法多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优化,逐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①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②学校对培养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有规划;

③校本研修有特色,出1-2个成果;

3-2骨干引领与提升

教师积极主动地转变自身角色、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获级以上综合荣誉或单项先进荣誉称号的教师   5 人次,比上一年提高    ;

②骨干教师在省级或市级教学展示、讲座占全校教师数的   100  %;

③区一、二层级学科带头人数 7   ;

④当年在教科研成果(论文)等获区二等奖及以上 5 人,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占教师数的    2 

3-3   探索实践与研究

关注学生创新实践和参与社会的能力,通过以真实任务解决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在探索深度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发展学生个性。

①围绕核心素养,全面实施学生综合评价;

②有关注学生创新实践和参与社会能力的评价指标;

③有以真实任务解决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的典型案例;

3-4深化专业培养体系,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深化“学教研训”一体化,以学校教师培养的“三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教师生涯规划,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

①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②将“学习、教研、科研、培训”融为一体,探讨课改过程中的困惑,积累教育经验,每个教研组形成具有本组特色的主题校本教研。

利用录播课教学与研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评比、平板进课堂等方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实效。

4

学生学习与发展

 

4-1   遵循“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深化选择性学习理念,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生活热情、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学生能力;能运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全队合作、自主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①有体现选择性学习理念的举措,继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②评价制度体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

③积极承担区级及以上主题活动  5  次;

④建有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包括资源库、专用教室、技术环境、学习平台等;

4-2   建立身心健康培养机制

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制和较好的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达标率高。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①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有计划、有实施记录,取得一定成效;

②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 95   %;

③近视眼防控措施到位,新发病率低于 平均水平 

④对特殊学生教育建有相关档案,教育起到一定的教学收效;

4-3   稳步提升学业水平与质量

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在学业水平抽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升学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小学区域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后30%成绩等有提高,初中学科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后30%成绩等有提高。

①达到或超过本校近三年平均水平;

②在本校近三年的平均水平基础上有1-2名增量;

③达到或超过全市(区)同类学校平均水平;

④初中学科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后30%成绩等有提高;

4-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长

注重学生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特长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学生在相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生比例高。

①获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艺术、科技等比赛位于同类学校的前30%;

②在本校近三年的平均水平基础上增量达 1-2名

③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生比例  3% 

4-5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践行德育实践

构建以鹰文化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再提升工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施集团德育工作的精细化、品牌化,同时积极推进各校区德育工作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落实全员德育工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升“平安校园”工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①落实好“德育导师制”,形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新范式

②构建基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工作新范式,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平台,创设生态育人环境。

全方位提升平安校园工作,使安全教育工作常规化。进一步坚持学生安全工作以预防和自护为主的教育方向。

5

学校特色与品质提升

5-1   实施“文化立校”的发展战略,构建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舒适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环境育人功能得到发挥。学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体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校训中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师生员工、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追求认可度高,并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①校园环境、布局优美典雅,能体现学校独有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②学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体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校训中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③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师生知晓率、参与度

5-2   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重视方案实施

专门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或学校发展规划中有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通过一系列文化载体创建与制度创新,使学校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全员参与。

①有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或学校发展规划中有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②校园广播(电视)、网站、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等文化载体有传统、有质量、有特色;

5-3   与社区(会)、家庭共建学校文化

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与社区(会)、家庭联系紧密。充分挖掘社区或社会教育资源,开展育人活动。形成家校互动紧密,关系和谐,认同度高的系统育人环境。

①召开组织校级家委会会议、活动共5次;

②走村入社活动2次;


5-4以“鹰”文化建设为载体,让隐形文化显性化、系列化和主题化

秉承十三中教育集团“团结和谐、宽容大气”的学校文化,回归教育的本源,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面向未来,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改变、学会做事;以“鹰”文化建设为载体,四形并塑,从“自主课堂、自主活动、自主管理、家校活动”四个方面,塑造现代公民意识,

培养适合未来社会不同需要的优秀公民。

①构建以鹰文化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再提升工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②参与美好初中项目建设,构建学生心向往之的校园文化建设,让隐形文化显性化、系列化和主题化,彰显班级建设特色,培育全面发展的十三中学子。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