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综合症
A: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____________。
B:我是______________。
A:在本期的广播中,我们想和大家介绍一下“假日综合症”。
B:那什么是假日综合症呢?
A:现在,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本想在节假期里好好休息,与往日较为紧张的学习、工作暂时告别,养足精神再投入学习、工作中,没料到节假日过后无精打采,身心俱疲,甚至感到伤心,这就是假日综合症,它既是身体疾病,也是心理疾病。
B:假期综合症也和我们学生有关吗?一般不是上班工作的人才可能患上的吗?
A: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并不健全,随着节假日的到来,部分同学由紧张的学习状态一下子过于放松,整天玩耍、看电视、上网,使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也有的同学忙于聚会、暴饮暴食,打破了原先的起居规律,引起身体功能的失调,可能会出现“疲劳综合症”、“网络综合症”和“电视综合症”,统称为“假日综合症”。
B: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呢?
A:假日综合症的出现与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关。有的人神经类型兴奋有余,但抑制不够,在假日里疯狂玩耍,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放假并没有起到休息的作用。有的人则是适应能力较差,让他们在7天时间里放慢节奏,起初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刚刚适应了假日生活,他们反而又不适应学校生活了。
B:听起来好像我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表现哪,怎么办?我们都得了这个病了吗?
A:并不是这样的,专家认为,假日期间固定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人们感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是正常的,存在“假日综合症”的人,要在生活安排和心态上及时调节。 好习惯和早准备是克服假日综合征的良药。下面教大家两招,帮你度过这个“不适应期”!
B: 1.调节为上策。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放假的轻松感与上学或上班的紧张感反差较大,我们会容易出现“不适应期”,甚至不同的人“不适应期”长短还不同。其实,假期是紧张的学习生活的调剂品,放松之后当然应回到新一轮的学习生活中去,同学们应摆正心态面对现实,再美好的假期也要结束!怎样让“不适应期”更短些,心理调节与行为调节十分重要。比如,遇到自己假期里喜欢的刺激节目应理智地回避,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尽量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去,特别是晚上别让自己过于兴奋。因此同学们应该先从心理上让自己“静”下来,放学回到家完成作业后可以听听轻音乐、看看书。
A:2.运动是良方。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这与上面所说的“静”并不矛盾,由于在假期里常常作息紊乱,在一定的心理调节与行为调节后,有些人躺在床上还睡不着觉,这时不如睡前运动十分钟,做做仰卧起坐、俯卧撑,条件允许可以利用器械运动运动,然后冲个热水澡,喝一杯热牛奶,相信你会很快进入梦乡。其实每天坚持这样运动十分钟不仅能给你带来好睡眠,更能给你带来充沛的精力。
B: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小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目标,不要对生活有过高的期望,用积极的心态正向思维面对新的工作、生活。对于假日后工作中的不适应不要着急,不要紧张害怕,保持内心的安宁。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主动找知心朋友聊聊天,寻求支持和帮助。
A: 希望大家在拥有一个难忘的假日后能够再次轻松投入到学习或工作当中,老师,同学们,下期心理哈哈屋广播节目时间再见!
B:老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