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天朗气清,由郑萍副校长和柴燕燕老师两位导师牵头的青年老师们相聚在三墩小学兰里校区401班教室,依次共同学习了由柴燕燕老师、郑萍副校长、杨静老师、郁芷倩卉老师、徐荧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个人“区级或校级优秀课题”过程性材料和中期成果展示。
首先,“阅读策略单元”的研究是柴燕燕老师汇报的主题。该课题研究分“统整感知,唤醒意识;统整研读,合作交流;统整延展,迁移运用”三个阶段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阅读策略单元的能力,唤醒学生的阅读驱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打通了一个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习相关策略。最后,通过环扣式“评价”链,推动学评融通,多元固能阅读策略。

郑萍副校长进行了题为《“言语拼图”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课后小练笔”中的运用研究》的汇报。以“拼”为核心,郑萍副校长进行了反复多次、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为课题研究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她向大家展示了部分研究成果:剖析片段结构、搭建言语拼图、内化拼图方法、实践自由拼图等,充分开掘学生的“趣点”,搭建支架并引导学生提升习作的能力。

杨静老师进行了题为《“硬核早餐”: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即到即读策略研究》的汇报。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到校时间较早,读书习惯却没有较好养成的现实问题,杨静老师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研究。她从每日有计划,每日有内容,常常有活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好好利用早上时间,进行扎实积累,培养学生读书的自觉性。

郁芷倩卉老师带来的是《图式交互: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力提升的载体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汇报。郁老师的课题研究基于学生的三个现状:共性理解,缺少思维支点;问题泛滥,无视思维价值;启发浅白,缺乏思维深度,意图通过有效的方法去激活、培养、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她也特别指出专业化阅读及教研实践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理论与实践确实是课题研究的两条相辅相成的路径。

徐荧老师进行了题为《三“味”漫画:“手账话本”在一年级写话启蒙阶段的实践研究》的汇报。在“手账话本”中,鼓励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选择“图画”来表达文字的意思。学生在话本中可以给自己的写话内容配上图画、表情,或者画上装饰图案,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汇报过程中,各位青年教师对每个课题汇报都进行了简要、深入的点评,通过本次交流会,教师们更加明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步骤,并在各位老师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优秀的经验,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了宝贵财富。

此次交流会的召开,相信在新学期的课题研究中,大家在导师们的带领下,研究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坚实,研究的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