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一)盘踢
盘踢,即用左右两脚互换踢毽。髋关节和膝关节放松,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上摆,膝关节向外摆,大腿自内向外翻转,用脚的内侧向上垂直踢起毽子。一般踢起的高度不超过下颌。
初练习时,可以先不用毽子,模仿踢毽子的动作做“空踢”练习。练习时,一腿站立,另一腿膝关节外张,大腿翻转至内侧向上抬起,脚尖向前,脚跟与直立腿保持一脚远的距离,高度约与直立腿膝关节相同。抬好后,坚持几秒钟再放下,换另一条腿练习。两条腿的动作基本准确定型后,就可以用毽子直接练习了。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快地掌握入门技术。
(二)磕踢
磕踢,即用两腿膝盖部分互换踢毽子。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下垂,足尖稍指地,膝关节发力,带动大腿上摆,将毽子撞起,一般不超过下颌。
练习时,双肘放于腰间,掌心向下,前臂前伸,同上臂成90°夹角不动。用“空踢”的方法进行练习,膝关节发力,用膝盖部位撞击双手发出声响,很像用手击打膝盖的声音(但绝不是击打),如果声音不像,那么就是动作错误,原因不外是膝关节、髋关节没有放松,小腿没有自然下垂,造成膝关节发力受到限制,此时需要及时调整动作。声音相像后,再使用毽子进行练习,就容易多了。
(三)拐踢
拐踢,即用两脚外侧互换踢毽子。髋关节、膝关节放松自然下垂,勾脚尖,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向体侧后上方摆动,当踢毽的瞬间,踢毽脚的脚内侧应平行于地面,高度约为30厘米左右,踢起的毽子一般与肩膀平齐。
练习时,先采用“空踢”的方法进行练习,动作基本准确后,再用“一踢一接”的方法练习,即用手将毽子在体侧抛起,高度约与肩部平齐,用拐踢将毽子踢起,用手将毽子接住,再抛、再踢、再接(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踢法的练习)。动作基本准确后,改为两踢一接、三踢一接……熟练后不再用手接毽子,进行双腿互换的练习,次数越多越好。
(四)绷踢
绷踢,即用脚尖外三趾部分互换踢毽子(其他部位踢出的毽子不稳,并且容易砸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放松,大腿向前抬起,身体成150°~160°夹角。踢毽时,脚尖外三趾部位与脚跟同时发力,使脚尖外三趾向上发力时带动全脚向上勾起。两脚跟发力带动小腿向前摆出,大腿保持原角度,将毽子踢起,高低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