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玉古路165号
电话:0571-87996090
杭十五中:英语组举行线上教研活动
作者: 分类: 教研组建设 点击数:0
杭十五中:英语组举行线上教研活动
3月20日,我校英语教研组利用钉钉平台进行线上教研活动。由于统一课表的安排,所有英语老师都在统一时间上课、无法观摩直播课堂,故采取联播教研组群、老师们课后观看回放并讨论的方式进行。
本节课由沈滢老师执教,面向初二7、8班学生,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y don’t you talk with your parents? 第三课时的听说课。本节课基于楼俐倩老师的微课展开。课前,沈老师播放了同学点播的英文歌曲,通过连麦的方式抽背课文并点评。在播放微课过程中,沈老师数度暂停。如,1a部分,沈老师通过弹幕互动的方式,分别邀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发表看法,针对不同的解压方式进行简要分析,并分享了自己的解压方式。听力部分,沈老师要求完成后在留言板输入 1。沈老师通过互动屏幕上1的数量,实时通报同学完成情况,并提醒未完成同学抓紧时间。最后,以听力材料中too much pressure from parents can help children get good grades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回复Yes or No进行互动,表达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最后通过聚焦too much一词,导出本课的主旨。
观看录像后,教研组老师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首先肯定了年轻老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够适时地暂停和解释、恰当地使用中文辅助,保障不同水平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其次,沈老师的课前点歌环节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既能激活线上课堂氛围,也能让更多学生有融合感。第三,课堂抽背并且现场点评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方法,虽然这节课上的背诵并未完全符合要求,但通过沈老师的点评,同学们能更清楚应该怎么做。最后,沈老师能利用简单的数字或者Yes or No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或看法,既起到了互动目的,又稳定了上课节奏。
以下是老师们具体的评课意见和反思:
赵艺洋
由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开展的如火如荼。如何高效地运用电子技术,合理地融入教学实际,在满足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听课效率,从而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成为了目前阶段值得深思的问题。本周,我校教研组以线上公开课的形式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们对线上新授课形式进行评课反馈,同时引发针对线上教学的反思。
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y don’t you talk with your parents? 第三课时的听说课型。课前,授课教师沈老师在课间播放了同学点播的英文歌曲I Don’t Care,并提前让抽背课文的同学尝试连麦,提前测试设备。在准备上课前,沈老师先对课前欣赏的歌曲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鼓励同学点播。简单的课前英文歌曲点播,让原本稍显枯燥的课间变得更有趣,且英文歌曲能让学生更快进入英语课的状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前抽背课文,简短的复习上节课内容后,沈老师简单点评,强调以词块为单位断句,并引导学生在背诵时,关注语音语调。
本节课基于楼俐倩的微课展开,楼老师以工作前后的简笔画对比图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词pressure,并导入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Stress is everywhere. Stress is for everyone.紧接着以guessing game,引导学生猜测可能引起压力情况,并进一步针对造成压力的原因提出缓解的建议。沈老师适时给出指令辅助,提醒学生写下建议,再接着参考他人提出的建议。在引入部分的铺垫下,进入课本1a部分,针对自身情况,对解压方式进行一个排序。沈老师通过弹幕互动的方式,分别邀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发表看法,针对不同的解压方式进行简要分析,并分享了自己的解压方式,接着请同学们一起了解楼老师的解压建议排序。一个简单的活动,从男女生以及师生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多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接着过渡到1c部分,Wei Ming遇到的压力,通过listening,选出他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句中的词组用法,如have a fight with; compete with等。然后,进入1d,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补全句子并分析语句中的重点用法,如life shouldn’t just be about grades,接着通过问答对听力部分进行再次check。沈老师适时暂停,并要求同学回忆听力内容,把回答写下来,完成后call 1。沈老师通过互动屏幕上1的数量,实时通报同学完成情况,并提醒未完成同学抓紧时间,就像在平时课堂中,要求已完成同学举手,并适时提醒还未完成的同学抓紧时间,给同学适当的紧迫感,更有课堂紧张的氛围。最后,以听力材料中too much pressure from parents can help children get good grades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回复Yes or No进行互动,表达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最后通过聚焦too much一词,导出本课的主旨: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压力是必要的,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压力会适得其反。
听完沈老师和楼老师的这节课,结合自己的线上教学,我认为,在线上教学的互动中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互动方式单一。我自己在课堂中局限于连麦式互动,但连麦较耗时,因此在一节课中互动的次数有限。其实课前同学的英文歌曲点播,课中互动屏的call 1,这些简单的方式都可以融入线上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机会,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二、缺少实时互动反馈。在课堂遇到需要回答或思考的问题时,我更倾向于给学生大致估计的时间,而非像课堂中一样,要求学生完成就举手,这种能及时获得完成情况反馈的方式,因此缺少如沈老师课堂中,及时通报完成情况,提醒未完成学生的环节,使得课堂缺少必要的紧迫感,与实际课堂的感觉相去甚远。
郑漾
优点:
1. 线上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没有线下教学那么及时,沈老师在课前一分钟提前告知要背诵的学生准备连麦,这样的随机抽背环节自带的未可知性能制造一定的紧张感和压力,督促学生自觉按照作业要求完成背诵,毕竟被抽到的学生要在好多同学面前露脸背诵。因为连麦需要一点时间,课堂时间也是比较紧张的,那么提前告知就节省了这点不必要去浪费的时间。教师在学生背诵完毕后,及时给出评价,如:注意语句间的停顿时间,注意intonation和 tone。
2. 线上学习相较于线下学习,少了在教室师生面对面进行互动交谈的过程,那为了弥补这种互动感,让学生点歌参与课堂的一个小环节也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故而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一首来自学生的点歌I don’t care,这首歌是Justin Bieber和Ed Sheeran合作曲目,Ed Sheeran 还有一首传唱度十分高的歌曲Shape of you。
3. 点歌环节结束,沈老师播放了区里提供的微课视频,在介绍了stress,pressure后的环节是看图猜测压力来源和给出建议。Guess maybe she/he has too much stress because ... 沈老师在提供建议前将视频稍作停顿,多留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建议。
4. 沈老师在1a环节,使用留言板功能,让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在回忆听力内容进行答题时让完成答题的学生扣1,这样的设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得线上教学新奇有趣,学生注意力也就被集中起来了。
5. 在最后环节Do you think too much pressure from parents can help children get good grades? 沈老师让学生在面板上敲出自己的观点Yes or No? 学生可以及时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学生给出的答案都是No 后,沈老师站在学生角度解释为什么大家都认为No,也给出自己的观点:Pressure is power . make you work harder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使大家更加认真学习。微课教师认为Proper pressure is necessary. 太多的压力确实不可以,但适当的压力是有必要的。
改进:
1. 抽背环节要求学生露脸,对学生的学习设备实际上作出了一点要求,大部分学生是具备摄像头这个条件的,极个别不具备该设备条件的要和班主任以及家长沟通,达到在这个环节开展前所有学生解决好摄像头问题的条件。
2. 既然选择播放来自学生的点歌,不妨直接让学生来介绍歌曲和歌手,因为学生推荐的歌曲要么是自己很喜欢这个歌曲,要么就是很喜欢这个歌手,那么必定对此了如指掌,学生能够有机会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歌手给同学们,一定细心做足功课并且很开心很自豪,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何乐不为?
3. 在看图猜测压力来源和给出建议环节,一共有三幅图片,沈老师在第一张和第三张图片做了停顿,第二张图片好像忘记做停顿,显得不做统一要求。其次,沈老师暂停微课视频提醒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建议写在笔记本上,但是仅是写在笔记本上,没做一个展示,讨论和反馈,缺少互动感。再次,沈老师在停顿的时候是重复微课教师说的话give her advice,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思考,我个人觉得在这里需要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点拨,如What does Lisa need to make full use of time ?
Lisa:She should make a schedule and not do it at one time.
Tim:He should sit down and talk with them.
Ben: (have to compete with his classmates) He should relax himself and ask his teacher for help.
4. 沈老师多次运用到留言板功能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地方用连麦更好,比如最后是一个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观点题,尽管教师很了解学生想法,但是不如学生本人进行阐述表达。
线上教学反思
线上教学采用了直播模式,那么对于直播,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是李佳琦的直播间售货,夸张的言语,及时关注观众打出来的信息都是我们在教学上也可以拿来借鉴的。线上学习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沟通这个点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就要从其他地方下功夫,比如教师的可以相较于平常更加抑扬顿挫,声音语调的变化让课堂变得高潮迭起。同时线上教学方便了视频和歌曲等资源的分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及时跟学生分享最新的资源。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借鉴直播间扣1扣2的模式,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某个知识点听懂请扣1,那么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打出1的数量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决定是否进行再度讲解。线上教学课堂还等待着我们去不断学习,去摸索去创新。
马新欣
Some opinions for today’s class:
1. 课前点歌环节非常创新,在起到课间休息的功能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2. 连麦背诵课文环节,第一个学生的声音比较轻,其他没被抽到的学生更多处于观看模式。
3. 学生完成背诵后,沈老师会给予建议“注意语气,重音,停顿”能让被抽到的学生注意到自己的问题。
4. 在播放微课过程中沈老师不是一味的播放,在过程中会有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 微课课堂中会有点名互动(利用留言板),效率要比连麦要高很多。相比较下,后面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可能由于网络存在延迟,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
6. (微课视频中)对课本的练习会有详细的讲解,沈老师会督促学生去做好笔记工作。
7. 沈老师在课堂中会给学生提供思考题,但是由于在线课堂的限制,学生只能简单的表达Yes/ No 这类的简单回答。建议可以把“Too much pressure is good for students to get good grades”的“Why”留给学生作为课后的作业去仔细思考和阐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机会,不一定需要在当堂课堂中直接展现出老师的 ”Standard answers”。
一个多月的线上课程上下来,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目前看来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在英语这样需要在课堂上跟学生有大量互动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输出的学科上。因此,在网课期间,各位英语老师们更是想方设法地跟学生去互动。在这过程中会有两个问题:首先,与学生的互动“成本”很高,由于网络原因,老师们每连一次麦可能要花费将尽五分钟的时间,而目前网课一节课也只有30分钟。这1/6的时间对于课堂来说太珍贵了,所以久而久之老师们更多的是在自己一个人讲,主导课堂。在今天沈滢老师的课堂中,提前安排好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做好准备,提高连麦的效率。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与学生的互动受众面很单一,只有一个学生。在我对自己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网课互动时,没有被叫到的学生更多的处于“凑热闹”的状态,这样的互动其实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在今天的课堂中,沈滢老师在课前的“点歌环节”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这个切入点十分独特,没有选择课堂内容,从学生喜欢的歌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想象学生的参与度肯定很高。在做到课件放松的同时,对接下来的上课进行了充分的预热。综上,就现有条件来看课堂时间来进行连麦互动好像还不是很成熟的选择。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在互动留言板上进行作答,来检测大致的听课情况,当然这样肯定会存在漏网之鱼。另外,连麦的使用我选择在课外,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这样能让学生们有一些紧迫感,“被迫”做好准备。
另外,现代的英语课堂教学非常注重“以学生主导课堂”的诱导式教学模式。这也是今天沈滢老师带给我的另外一大启发。而目前的网络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老师在电脑这端,滔滔不绝,乐此不彼。看似好像只能由老师一味的进行输出。实则可以通过很多问题的设置来诱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下去。沈滢老师今天的微课中,围绕着“Pressure”进行了多次的讨论深入,其中有来自家庭的pressure,来自学校的Pressure。而这过程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语言,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这样的方法能很好的起到引导教学的效果。今天沈滢老师微课中最后一个环节的thinking:“Do you think too much pressure from parents can help children get good grades? Why or why not?” 为整节课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可以借着这个思考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且在论述“Why”的过程中运用课堂上的目标语言,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语言的输出,这是很好的诱导式教学的方法。在以后的网络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很好的被借鉴,通过复杂问题,论述性问题的设置诱导学生一步一步接近预期的语言目标,最后完成完整的语言输出,而不是简单的按照课本的设置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输入,在网络教学中也不忘以学生为主!
以上是我对现阶段网络教学的一点看法。
吕杭萍
今天听了沈滢的线上教学课,不禁感慨:后生可畏!青年教师在教学创新、多媒体熟练使用等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
下面简单谈谈这堂课的亮点。
1. 课前的英文点歌环节,氛围愉悦。歌曲分享之后,老师能和同学对歌曲和歌手信息进行分享,文化输入潜移默化。
2. 课前的连麦抽背环节,高效、刺激。线上教学经常让老师觉得对于学生的监督鞭长莫及,尤其是英语的读背、听写默写等基本常规不能像线下教学一样紧盯了,很对同学会因此偷懒。沈滢今天的课前连麦抽查背诵,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也有了一个“紧箍咒”。
3. 微课播放和任课老师的讲解相辅相成。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地暂停微课播放,或对重难点进行讲解,或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升学生观看微课的有效性。
4. 课堂的互动非常好地使用了互动面板。以扣1、2的方式让学生简单、高效地参与课堂,同时老师也能通过互动板的留言情况,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上课的节奏,非常值得学习。
5. 课后的作业除了PDF作业之外,老师还布置了课本笔记的拍照上传。这能在很大程度上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且老师也能对学生的听课认真与否有所了解,大大提高了网课的时效性。
总之,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线上教学课,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地方的很多。
周淑敏
在这个云无所不能的年代,老阿姨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听了沈滢老师的这节课,感受更加深刻。
1. 连麦抽背.虽然连麦抽背很费时,但沈老师还是坚持着做,因为这对课后巩固的落实非常有效。
2. 适时停顿.虽然使用区里提供的微课,但是沈老师应该也做了细致深入的二次备课。她的适时停顿效果明显。第一,她根据自己班内的学生学情,延长课堂练习时间;第二,进一步明确课堂练习题意;第三;及时小结归纳句型等语法,提醒同学做好笔记;第四;让It’s time to read.落实到实处;第五,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发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
互动面板.沈老师利用互动面板让学生回答问题,及时关注同学的练习进度,并及时汇总数据,不经意间的课堂点名让同学们尽量保持了注意力,减少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时间。
方静
评课
1. 课前的英语歌曲让学生放松并且更容易进入英语课的状态,很赞。
2. 小沈老师备课认真,在微课的播放中及时插入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 在这节课最后跟学生一起来讨论“Do you think too much pressure from parents can help children get good grades?Why or why not?”,激发了学生很多的思考,使这节课的主题得到升华。
4. 作业的布置,尤其是笔记的上传、单词的听写作业等都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落实。
教学反思
这个阶段的网课都是由本人自己handle,由开始的紧张焦虑到现在的熟能生巧,在不断摸索中前行,自我感觉我成长了!
刚开始以为网课可能持续不久,所以我跟学生的课堂互动,以及对学生的作业要求等都没有那么高。但随着网上授课时间不断加长,我对这网上授课越来越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也更到位了。上课前我会认真观看区里提供的微课,在上午的授课中与学生及时提问互动,并抽查学生听课的状态。同时我还认真准备了复习课,补充笔记的整理、编制相关的练习题等。每天下午4:00坚持直播讲评作业、补充上午未及的知识点等。除了练习卷,我还补充了口语100朗读作业、每单元1-2个背诵视频作业。每个单元坚持批改并辅导两篇作文。每个单元都安排及时测试、批改、讲评。感觉每天过的都很充实。
同时,非常感谢备课组老师的资料共享。还有,钉钉团队也非常给力,技术上不断改良。因此,我对作业的批改更方便更及时了,尤其是作文的批改我采用了语音留言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让学生反复订正,感觉效果很不错。
当然,也有很多遗憾。不少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差,家长也很不得力,作业不交的人数日益增多,作业质量也良莠不齐。尽管跟家长和学生都进行过沟通,但收效甚微。
马上要开学了,我知道,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么多课要重温、要落实!这么些不认真的学生要收拾!所以,继续加油吧!
陆星
1. 英文点歌,
2. 连麦背诵,事先叫好人,不浪费时间.在孩子背诵后有评价,比如意群的停顿,句子的停顿.
3.区里微课用的好
4. 在微课中不忘对学生的要求,检查学生的进度.
5. 和学生不断互动
罗志敏
课堂亮点:
1. 课前点歌,缓解学生上课压力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英语的兴趣。
2. 连麦背诵课文,重视学生语言语音基础。沈老师听并提出“注意语气,重音,停顿”等建议,让学生适时调整自己。此环节非常赞。
3. 沈老师并非只播放微课,在过程中有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及学生记笔记时间。
今天沈老师微课中最后一个环节的thinking:“Do you think too much pressure from parents can help children get good grades? Why or why not?” 为整节课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可以借着这个思考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且在论述“Why”的过程中运用课堂上的目标语言,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语言的输出。非常成功,赞。
思考:
1. 微课课堂中使用互动板,效率要比连麦要高很多,但由于网络存在延迟问题,如何解?
2. 微课时,由于在线课堂的限制,为了省时间,学生只能在互动版上使用简单的表达Yes/ No 或一些key words 来回答问题,这样对培养学生对完整句子概念没有帮助。如何解?
一个多月以来,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目前看来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在英语这样需要在课堂上跟学生有大量互动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今天沈老师的课让我学习到了解决一些网上教学中的问题的方法,比如连麦,也看到了沈老师班级学生的优秀表现。但也发现一个普遍问题:与学生的互动受众面很小,甚至就那么几个同学,我还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王健
1. 课前的点歌环节有创意,让学生放松并且更快进入英语课的状态。
2. 在微课中恰当适时地插入互动,辅以中文指令和解释,有助于帮助较弱的学生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 要求学生用简短的数字说明完成度,以及最后用Yes or No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属于上网课中退而求其次达成互动的方式,相对来说还是能做到及时的互动。
4. 作业中要求上传上课笔记是一个好方法,可以检验学生的上课成果。
上网课一个多月以来,自己对于技术操作和上课模式的适应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九年级已经按照区教育局要求已经实施了走班分层教学,师生们都已经很适应这个教学模式。而钉钉平台的授课班级又是按照以前的行政班组建,不能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所以很难把握线上教学的难度和节奏。一会儿担心A层吃不饱,一会儿又担心B层吃不透,操透了心,却仍担心“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效能达成度不高。
彭颖晖
特殊时期的一段特殊的的线上课程,让我们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小白们从最初的惶恐紧张焦虑到现在逐步适应自如,首先得感谢区进修学校感谢汤老师的组织领导,以及做出的全区老师微课资源共享这一伟大决策。同时也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些为录制微课付出精力和时间的优秀的老师们。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尽最大努力让线上课堂效果提升,让线上教学变成一项有意义的行为?我们备课组老师一直在摸索,在探讨,在交流,在改进。今天听了年轻的沈老师的课,还是颇有收获。
1. 如何吸引学生能最快速度在线侯课?沈老师的课前点歌环节非常创新,音乐的魔力确实无限。尤其是她还采取学生前一天点歌的方式播放歌曲,那效果更是不言而喻。既起到课间休息的功能,warming-up还完美达成。
2. 如何检查学生口头作业完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是老师的最大困惑。沈老师利用连麦背诵课文这一举措,效果直接。但最可惜的就是太浪费时间,30分钟的微课耗不起。但老师对于背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评,能对全班同学起到指导作用。
3.关于课堂互动。在播放微课过程中沈老师适时停顿,让学生有吸收和思考的过程,也保证一定的反馈和互动。同时不忘督促学生去做好笔记工作。
4.由于网课的特殊性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个人认为老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针对微课再次备课,想好哪个点要互动,根据学生差异提早备好哪个问题提问哪个学生。若时间不够,课后再收集答案,这样会防止有些偷懒的孩子一直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
5. 听了沈老师的课,我也反思自己,一定要注意课堂用语的精炼精准,注意自己的习惯口语。
告诉自己,继续努力,不断改进!
王书卷
1.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对教材的理解比较透彻,把握较好,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2. 老师在上新课时候能够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来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英语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工具性。
3.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当中获得的知识,体验了知识,学习的一个过程,获得了学习的一个主动权。
4. 教师个人英语素养好,教学方式值得大家学习,课堂当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恰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吴国英
上周四,我听了我校沈滢老师的Unit 4 Section B 2bde 线上公开课。下面是我的听课感受:
1. 沈滢老师的warming up 很有特点。 用点歌听歌暖场,很有气氛,同时也让同学们以很愉悦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
2. 在教学过程中,沈滢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适时地进行停顿,给以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也给学生展示的时间。
3. 充分利用了“消息”这一功能,能及时的和学生沟通,看到学生的反馈以调整教学进度。
4. 在线上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在连麦上耗费太多时间,沈滢老师的做法很可取,让部分学生先连麦申请,等需要的时候直接点通过申请,省略了很多时间,同时也有了互动。
5. 在整个线上教学过程中,沈滢老师语言风趣,贴近学生的生活,给网课增添了很多乐趣,同学们的线上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6. 以后自己的线上教学尽可能地多想点办法,让学生互动好起来,思考更深入。对作业讲评课也进行一些探讨研究,怎样把它们上好,上出效果。
杨亚萍
一个多月实践下来,我们对于线上教学的认识有了本质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恐惧、排斥到现在能够熟练应用。组内教师们能够主动去探索学习钉钉平台的其他功能的应用,一旦get到了新技能,便迫不及待地要在备课群里“献宝”,别的老师争相请教,教研气氛时不时地浓厚起来,一个平均年级年龄迫50的备课组焕发了新的活力。果然,学习是最佳的冻龄术!
对居家在线学习适应得较好的一部分学生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学习的高效性和钉钉平台的实用性,有困惑的内容可以选择直播回放,可以在作业中提交问题,可以直接@老师,感觉自主学习的动力更强了,和老师“亲密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自然学习效果就好。
然而,云课堂不比教室,受到在线人数和授课班模的限制,目前还无法实现全员连麦、全员露脸,教师无法直观地看到学生的状态。老师们不断摸索,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很浪费时间,但还是不间断地与学生连麦,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每个班级逐渐形成了“云课堂常规”,这些具有监督提醒功能的互动也逐渐成了课堂的常态。
非常感谢区英语教研室组织开发的九年级话题复习系列微课,这套复习资料吃透了杭州中考的理念,给老师们提供了务实有效的复习方法,把复习课变得更灵动而落实。不仅帮助学生们提升打怪本领,更是老师们的修炼手册。
肖爱民
作为一名老教师,已经听了大量的面授形式的课堂教学的公开课,但线上教学的公开课却是第一次聆听,感谢沈滢老师的分享。
优点:1.能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特点,以点歌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课堂,这既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同时也能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2.能以连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检查学生的上课听课效果,虽然会花一些时间,但还是很有必要的。
3.区里提供的微课,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能够充分利用,值得肯定。
建议:把英文歌曲这一资源利用的更加充分一点,比如说,根据歌词,学习两个跟课堂内容相关的词汇,进行填空等。在让学生反馈听力任务的完成情况时,除了在互动面板上留言,有些仍旧可以采取连麦的学生,请同学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毕竟这还是一节听说课的教学。
线上教学的反思: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除了对我们国家的卫生防疫系统和国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面对着这一未来教育的形式,我们教师只有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跟着学生一起学习,随着社会一起变化,这样我们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