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 定向突破 构建学习小小组
媒体时代阅读写作拓展训练课型试探
简洁的支架搭起阅读写作拓展的训练空间
在七上的语文教材中,《散步》可以算是一篇新经典。它短小精悍,文字优美,特别适合学生写作借鉴。因此吴娟老师果断地将本文的教学处理为“阅读写作拓展训练课型。”
“请你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较我们的概括和莫怀戚的作品,有哪些区别,你有哪些收获?”
构成第一课时的两个支架问题。
学生通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全文,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问的深入拓展,思考本文写作上面的过人之处,从而搭建了整个阅读写作拓展课型的训练空间。
人机对话,语音输入形成可视文字
传统意义的课堂,局限于口头表达过耳即忘,我们对于学生口头表达的纠正,往往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很难精确去处理。吴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她借助“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的表达直接呈现,形成书面文字,从而更精确地纠正和比较他们的优劣。
构建学习小小组,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鉴于初一年级各班每组均有7人、活动很难充分展开的现状,吴老师将大组分成两个3-4人的小组,每组均由指导者、评价者和展示者组成,其中指导者为优势学生,评价者为中等学生,展示者为劣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者顾名思义,需要承担小组展示任务,评价者负责对展示者纠错,指导者则负责指导他们掌握。
因为小组的拆分和任务的明确,活动目的性更强,参与度更高,尤其是展示者在课堂中得到了更大的关注。
有一位从小学到现在第一发言的同学在这周的作业里骄傲地说:“录播课是我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呀!”她同组的同学也这样写道“我看到,李芸洁发完言坐下后,满脸通红,少了一些自卑,多了一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