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生动态信息 | 答家长问 | 公益人的内涵品质 | 公益人的社团及活动 | 媒体报道 | 快乐的公益人 | 硬件设施 | 我眼中的公益
公益人的想法与做法
作者:Administrator | 13.04.03

公益人的想法和做法

——潘志平校长访谈录

《今日早报》记者  金丹丹

金丹丹(以下简称金):潘校长您好!最近不少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向我打听公益中学的情况和今年的招生信息。您是公益的领头人,我想采访还是从您开始吧。您从1994年就开始当校长了,19年的校长经历,您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潘志平(以下简称潘): 六个字,校长要“有想法、肯实干”。

一方面,校长需要怀揣梦想,有思想地工作。一校之长承载着把学校引向何方的重任,学校不能一味地被功利、浮躁的想法、做法牵着鼻子走,校长自己的内心要始终拥有美好的教育理想,在抓孩子学习的同时,引导孩子站在他人角度说话做事,培养孩子善良、感恩、包容、担当等情感,坦然面对成功和挫折,这样,才能使学校和学生走得更宽、走得更远。

另一方面,校长需要踏踏实实,有效率地工作。办学校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做表面文章。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子、女儿,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以此带动全校扎扎实实的教风、学风。当然,“实干”还需“巧干”配,我们力求从师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以“活教”促“乐学”,促进师生有滋有味生活、有情有义相处、有声有色地工作和学习。

金:您说校长要怀揣梦想,作为公益中学的校长,您梦想把公益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潘:公益中学创办18年来,在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带动下,通过一代代公益人的拼搏,如今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势头很不错。在学校发展的接力赛中,我要一心一意地把我这一棒接好,和公益人一道,发自内心地把公益办成这样的一所学校:

进入公益的老师、学生、家长都把公益中学当作自己的家,做“相亲相爱的公益人”,在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公益大家庭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老师开心教书、孩子快乐学习,家长阳光育儿。

公益的老师、学生、家长都能共同关注三件事:

一是关注孩子眼前的切身利益,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高中;二是关注考上高中后的后劲,让高中的老师感到公益毕业的孩子有潜力可挖;三是关注孩子在公益学习的三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一辈子受用的优秀品德和良好情商,促使他(她)成为一个尊重他人并受他人尊重的人。

金:现在的初中,特别是民办初中,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压力都挺大的,要做到“开心教书、快乐学习、阳光育儿”很不容易啊

潘:确实如此。 在目前的选拔、用人机制大背景下,公益人不回避升学率,但我们正在积极地改善“教师累、学生苦、家长愁”的状态。

首先,构建融洽的老师、学生、家长关系。从我这个当校长的做起,让学生、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公益老师的亲和力公益人拥有自己的“尊重圆”,圆心是学生,校长处于最外围,公益的老师、学生、家长大多亲切地叫我“阿潘校长”。如今的公益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心情舒畅,这一以来,工作、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

其次,拥有比较平和的心态。公益人每学期开学说的第一句话是“要做事情,先做心情”,公益人经常诵读赵朴初先生的《宽心谣》,能以“与其愁眉苦脸,还不如脸带笑容去做”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做得快而且质量高。

再次,摒弃靠磨时间、拼体力,搞题海战术的做法。老师把功夫下在课前,课堂上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吃得了”、“吃得饱”。张弛有度,经常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

金:您觉得公益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潘:最大的亮点是快乐。

我们追求“让公益的孩子学并快乐着”,让孩子乐于到公益来,每天开开心心、抬头挺胸步入校门、走进教室,脸带微笑、声音响亮地问答、主动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

现在,我们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是两件事:一是领导、专家、同行等来校参观或挂职后,常以赞许或羡慕的口吻说:“公益的老师、学生脸上流露的笑容很真诚,让人感到很自然;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充满活力,让人感到很振奋。”二是许多家长跟我们说:“孩子在公益学得很开心!”

金:公益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潘:做人第一,活教乐学。

金:这两个特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做人第一”指的是公益人恪守“学做人、学知识”的校训,始终把学做人放在第一位。“做人第一”这个题目很大,不能只是作为一句口号,挂在嘴边,贴在墙上。

我们坚持每学期落实一件重点小事。例如“规则意识,从‘我把左半边(楼梯)留给您’开始”、“劳动意识,从会拖地板开始”、“提高情商,从站在他人角度说话做事开始”等 。

我们坚持让每一位进入公益的学生读、诵、悟校本教材——《公益人读论语》,从经典文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和方法。

我们坚持公开竞选“学生校长”、“学生会干部”,为每位同学提供“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自主管理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活教乐学”,说的是以“活教”促进“乐学”。

“活教乐学”体现在公益的老师按照“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任教的学科→进而把功课学好”的路径,千方百计以幽默的语言、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活教乐学”体现在公益的老师乐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布置适量的作业,避免学生因作业多而厌学。我们不会初一一进来就盯住中考,而是讲究初一到初三循序渐进,初一抓过渡和习惯培养,初二逐渐收紧,初三全力拼搏。

 “活教乐学”体现在张弛有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现在有小记者、机器人、足球、乒乓等20个社团,有“公益大舞台”、“公益吉尼斯”、学军、学农等30多项学生乐于参与、能够玩得非常“high的活动。

   

金:不少公益的家长说,每次《家校连心桥》中校长的亲笔信是份雪中送炭的“心灵鸡汤”,您当时为什么想用这样一种家校联系的方式?

:因为人们对印刷文字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亲笔信有一种亲切感,家长往往会看得比较仔细。

每一封亲笔信我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写成的。写信、看家长的回信会花很多的时间,但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许多家长说,他们按照我提供的方法和建议去做,确实有效果。为老师、学生、家长提高有效的服务是我的重要职责,也是我最快乐的源泉。

现在,公益很多老师都在采用亲笔信等形式与学生和家长交流。顺便说一下,我们的优质服务还体现在十分重视师生的心理调适,让他们心态平和;发动师生家长推荐菜谱,尽心尽力地把食堂办好,让师生吃得满意。




杭州公益中学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