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益中学校长潘志平主讲“小升初“的那些事儿
2011年12月18日,由睿达资优教育主办的“小升初”系列公益讲座在杭州公益中学拉开帷幕。首场讲座中,杭州市公益中学潘志平校长就“怎样帮助孩子完成过渡,选好初中”向睿达资优教育学员的家长做了详细解读。300人的报告厅挤满家长,连过道都少有空隙。
“我很理解在座各位家长的心情,因为你们心里所想的、所担心的我也曾经历过。”讲座一开始,潘校长便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家长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这一亲切、朴实的话语立即获得了在座家长的情感认同。
怎么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潘校长说,最近接到不少家长电话,说为孩子选初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稍微有点名气的民办、公办学校都去过了,但选哪个很纠结。潘校长给大家提了些建议:
先了解学校。我觉得没有必要跑很多学校。可以选择一两所,最多不要超过三所。可以网上了解学校开展的活动,看看学生、老师的面貌,了解学校的文化,也可以到学校实地走走。基本的办学条件怎样,活动设施怎样,寝室条件怎样,师资队伍如何,老师的年龄结构如何,教风学风好不好,老师责任心强不强,以便获得第一手材料。
第二步,了解孩子个性、学业和潜能情况。如果孩子的反抗心理很强,把他放到一个压力非常大的学校,进入青春期,逆反性可能会特别强。如果孩子个性柔和,需要老师压得紧一点,那么进入压力大的学校也未尝不可。
第三步再考虑路程远近。建议家长不要把学校选得太远。按每天在路上多花三四十分钟算,一年下来就积少成多了。这个时间让孩子多睡会,看点书不好吗?
初中生尽量不住校
走读好?还是住校好?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要因人而异。有些家长说,自理能力弱,想让孩子到外面锻炼锻炼。如果孩子快进初中了,还没这种能力,却强硬让其住校,一周五天不回来,那是非常糟糕的事。
总体来讲,初中生能走读的话,就尽量别住校。初中,是心理和身体急剧变化的阶段,这个时候最需要心理支持,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是没法替代的。孩子在外面遇到事情,回家后跟父母说说,事情往往就能很快解决。
初中的课业紧张起来了,有些兴趣爱好也要稍微停一停。如果现在还有很多兴趣班在学,建议适当“收”了。潘校长以自己女儿为例,“小时候也学了很多,长笛、书法、主持、演讲都学。到了五年级,就让她选择,选最喜欢的和比较喜欢的,学两个就好了。后来她主攻画画,兼学演讲。”
列出学校优缺点,跟孩子一起选择
每个学校都有优缺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个表,左边列优点,右边列不足。再根据孩子的特点,一起商量、选择。
根据这几年招生政策和时间,每个学校报名时间安排都不一样,总体是明年3月份开始陆续报名,5月份,杭州市再统一报名。
报名的时候,适当准备材料,但不用太花哨。这些材料主要包括四五六年级的成绩报告单,各种获奖证书等。如果能写封自荐信,把愿望写上也不错。
睿达2012年的小升初公益讲座启动的比往年都早,之所以如此,是希望通过与名校校长面对面的交流,睿达学员和家长更早地获知名校政策及小升初应战办法,从而更早的明确方向和目标,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