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生动态信息 | 答家长问 | 公益人的内涵品质 | 公益人的社团及活动 | 媒体报道 | 快乐的公益人 | 硬件设施 | 我眼中的公益
让所有孩子学并快乐着
作者:Administrator | 13.03.19

公益中学:让所有孩子学并快乐着

——从《论语》里寻找人与事的哲理、学习的“生产力”

  明年要上初中的孩子,他的人生中平添了一个重要时间段:2012710日入校,到20146月中旬中考毕业。这三年以及它的头和尾,杭州公益中学校长潘志平有个形象比喻:登山,从山脚出发,再到山顶。

  学习和登山,多么相似的一件事。当听惯了苦和累的传闻时,学生、家长更想知道:为什么公益中学的学生都说学得挺轻松,成绩又顶呱呱的?他们“登山”真有什么可以借助的“魔力”吗?潘志平和老师们不是魔法师,但他们的确会变魔术。

  课堂精彩实录摘编  

  比刘谦更厉害的老师  

科学:《科学万花筒》

  执教人:童泉(全国应用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科学会让很多初中生头痛。而学好科学,首先是不惧怕科学。童老师试着让科学好玩起来,让科学课吊住孩子们的胃口。你看——

  酒精灯的点燃要用火柴。但童老师偏偏不用火柴:拿一根玻璃棒,沾上粉,慢慢靠近酒精灯芯,“哧啦”一声,酒精灯被点着了!这叫魔棒点灯。

  肺活量大的男生,被童老师叫上讲台来吹气球。气球一点点胀大,不费力。如果气球放在矿泉水瓶子里呢?男生再试,可就算用上了吃奶的劲,瓶子里的气球怎么都吹不大。灌点水进瓶子里会怎样?水还会一点点冒出来。

  “我不是刘谦,也不是哈里·波特。但我有办法。同学们,如果你们学了初中科学后,也会跟我一样有办法,甚至更厉害。”童老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刘谦小时候读初中时,被很多科学实验吸引,他读书做功课很努力,后来终于成了国际级的魔术师。

  生熟鸡蛋的鉴别、“蛇”吞“蛋”……一系列好玩的动手游戏里,孩子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提醒——

  本堂科学课及徐梁老师(省新生代教学展示一等奖、区教坛新秀)执教的英语课《享受英语,享受生活》,精彩视频可登录杭州日报网(www.hzrb.cn)“经典学堂”栏目收看。

  

  小初衔接贴士——

  

  ●给孩子选一所最适合的学校,除了看毕业生成绩好不好,还要考虑离家近一点,校园风气、学生精神状态好的。

  ●帮孩子做学业上的准备。比如英语,从现在开始到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可以给孩子提供条件,多学一点英语,为进入初中后打下好的开端。

  ●做初中家长,就要“充充电”,以便更了解孩子。要多掌握一些知识,多看看初中生、青春期孩子身心规律、发展特点等的书。

  ●推荐几本好书:蔡笑晚的《我的事业是父亲》,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学生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手册》。

  校园特色品牌展示: 

“学生校长”比校长牛

理念点睛:管理文化以攻心为上 

 

  如果你想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开心和不开心,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公益中学里,有3个像“卧底”但又比卧底更有地位的学生——他们的“职称”跟校长潘志平一样。

  本学期初,公益中学初一年级开始竞选第二届“学生校长”。19名普通学生站上演讲台,慷慨陈词,或者说施政方针,或者说自身经历。台下,老师和学生做评委,从内容、表达、仪表、理念等方面打分。竞选没有门槛,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来。

  这是一条极其有效的沟通渠道。潘志平说,去年2位“学生校长”干得很棒,征集文体活动方案,反映老师布置作业问题等都很有效。学校每月一次的例会上,“学生校长”把身边同学在学业、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一一和校长老师沟通,让校领导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要求。潘校长则把学校的工作思路、要采取的措施等,向三位“学生校长”征求意见,学校碰到的难题则请“学生校长”共同出谋划策……

  上一任“学生校长”马舒扬说,她在同学中间威信很高,有时候路上遇到同学,他们还会恭恭敬敬地叫一声“校长”,“那时候心里特别美,工作、学习更卖力了。”

  延伸——

  “人人管我,我管人人。”在校长潘志平看来,在这是实现“会做人”的途径。初中生和小学生最大的不同在哪?除了年龄大了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更成熟,凡事喜欢自主,不喜欢大人再成天督促、唠叨。既然这样,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实现从“被管理”到“会管理”。

  除“学生校长”,学校还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创设“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平台。如今,“道德评判团”、“卫生督察团”、“学生智囊团”等学生组织,活跃在学校各个层面,在实施有效管理、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等方面收效明显。

  规范是刚性的,情感是柔性的。学校采用的“规范+情感”管理模式,符合初中年段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一刚一柔,让他们在每天的微笑中减压。

读《论语》还得考级

理念点睛:校园文化以人文为上

  公益中学有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公益。公益中学的学生,可以不知道球星、不了解流行歌,但不能不熟读《论语》。熟到什么程度?能背诵100篇。

  “怎样才能做到不惑?知!怎样才能做到不忧?仁!怎样才能做到不惧?勇!”作为公益中学学生,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做到“知、仁、勇”?

  这是去年1218日下午,“论语在公益,公益讲论语”中主讲人史尚海老师的发言。台下,初二年级300多名师生听得有滋有味。

  这是继校长潘志平“论语在公益”第一讲“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后的第二讲。史老师想告诉大家:论语是本什么样的书。他从《论语》的主要内容、价值,读《论语》的方法讲起,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碰到的现象,比如看到同学抄作业要不要制止,用餐时剩饭剩菜怎么处理等细节,讲“知、仁、勇”内涵,教学生为人处事过程中“不惑、不忧、不惧”。

  延伸——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修炼师生德行是公益中学打造“做人第一”品牌的重要载体。读《论语》就是其中之一。学校成立《论语》读书会,通过“论语在公益、公益讲论语”系列活动,让每一位进入公益的学生都能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同时开设《论语》讲座,诵读《论语》原句,力求人人会背《论语》主要条文,个个撰写切合自己实际的体验文章,从《论语》中懂得“做人、做事、做学问”道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这些道理规范自己每天的言行举止,提高为人处世的品位和终身受益的人文素养。

  为了让学生积极性更高,学校引入“考级”制度,能背诵25则是一星级,以此类推一直到五星级。除论语,学校还倡导学生读背《弟子规》、《道德经》、《菜根谭》等国学经典。

  班级18名到年级第一名

  理念点睛:教学文化以方法为上

  年级第一名是顶尖高手,班级第18名连准高手都谈不上。但请注意,这是同一个人。

  2009届初三(5)班学生王枕禹,去年中考以529分的成绩被杭二中录取。从“18”到“1”,他有很多话要对母校说。

  “很幸运三年前我选择了公益。”王枕禹说,小学里我基础一般。初一开学时,全班35人我只考到第18名。但班主任及时家访,充分肯定我的优点,让我觉得有了自信,开始勤奋起来。后面的考试中,数学考了第二名,科学考了第十名。尝到了甜头,我忽然觉得,自己并没有比其他同学差多少。伴随着老师的一再鼓励,我信心越来越足,兴趣越来越浓,考试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渐渐地王枕禹学会了给自己定目标。有一件偶然的事——班主任要学生写“目标协议表”,当时王枕禹抱着玩笑心理,在目标栏中填了“年级第一”。事后才知道,填了就要负责任。于是王枕禹更加刻苦,初一期末考到年级第二名,下一年终于考到年级第一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中考。

  延伸——

  初中三年的变数很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好,关键在于理念和方法。从王枕禹的个案中不难发现,基础相对欠佳的学生,核心是给他信心,唤起责任心,享受成就感。

  来看一组数据:2007届毕业生钟云岚获杭州市中考状元,2008届毕业生顾颖颖获杭州市中考第四名,2009届毕业生阮浩波获杭州市中考第三名;近三年,公益中学毕业生有30%进前“三所”重高,50%进前“八所”重高;2009年,21人保送前省一级重高,31人中考过500分。

  好的方法成就了高质量的教学。学校舍得花时间做细“磨刀工”。每学期第一课,每位老师根据本学科、本班学生实际,用1020分钟时间总结分析传授有效学习方法;期中、期末大考时,学校安排年级状元、进步大的学生谈学习方法和成功经验,具体、实在、有效。

  建立好心态基础上,学校还把各个学习环节落实到位。如初三数学组,作业做到两点:一是求精不求多,适合为佳,掌握为上。备课组老师大量收集讨论后,精选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中考复习时坚持只用一本复习用书;二是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实际,题量适中,分层布置。坚决反对“题海战术”,一旦发现老师布置作业过多、过滥,学生有权通过课代表申请免做,情况属实教导处还要追究改进。

  同时,学校还创设各类活动平台,给学生好的节奏。文学社、广播台、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校不希望以牺牲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升学率,而是科学安排初中三年时间,让学力一般的学生“能走、会走”,让尖子生“能跑,能飞”。

让所有孩子学并快乐着

  校长讲坛

校长 潘志平  

  关键词:育德

  

  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少才,是正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育人的首要任务是育德,而育德的基础是做习惯,一个孩子的习惯做好了,文明礼仪修炼到位了,他的心就能静得下来,学习成绩也会跟上来。

  怎样育德?一要降低重心,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言行规范入手,家长一定是家里的老大,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底线要求不含糊,持之以恒抓落实;二要讲究方法,跟孩子说话、做事时要以我这样说、这样做是否有效果作为衡量标准。

  

  关键词:攻心

  

  初中的老师、学生、家长都不可能回避负担和压力。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天气的态度。“心态”这个词看起来很虚,但确实非常有用、有效。

  怎样“攻心”?我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攻心法宝。我把自己定位为“星期一校长”,周一布置工作时是校长,其他时间我和老师、同学就是朋友。我坚持用心给家长写亲笔信进行友好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带动“相亲相爱公益人”和谐大家庭的建设,以使老师、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紧张的工作、学习。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好了,他自然容易接受您的观点。与逐渐长大的孩子交流时学会多倾听,不要在乎说了多少,而要关注说了什么,说孩子听得进的话,做孩子能接受的事。

  

  关键词:乐学

  

  初中三年,就像爬山,很苦很累的一件差事。我们不能磨时间、拼体力,建议准初中生的家长一要帮助孩子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机;二要营造好的环境,把握好学习的节奏,尽可能带着良好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三要多向书本和有教育经验的人请教,多和孩子探讨摸索适合他的学习方法,随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习的兴趣。

 文字/记者 艾丹青




杭州公益中学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