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潘志平校长做客《钱江晚报》:“不能把孩子当试验品来培养”
3月15日,《钱江晚报》邀请了杭州文澜中学、育才中学、绿城育华学校、公益中学、采荷实验学校、建兰中学、勇进中学、风帆中学、启正中学、江南实验学校等杭城十所热门初中校长,为各自发展及“小升初”谋划路线。公益中学潘志平校长就择校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民办学校,风格各异;家长择校,不能把孩子当试验品。他说:民办学校的办学风格是不一样的,有严格型、民主型等,学校的特色项目也不一样。对学生来说,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特色的学校。比如有些学生自觉性不够,到管理严格一点的学校比较合适;有些学生主动性比较强,就可以到民主型的学校。
我们公益中学的办学风格是“做人第一、活教乐学、严宽有度”。一方面,我们把营造和谐大气的人文环境,教会学生做人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阅读经典、自主管理、尊重教育等多种载体落实细节规范,促进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另一方面,我们不主张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换取升学率,而是以适量的作业和教法学法的改进减压增效提质,以“活教”促“乐学”,为个性潜能各异的孩子搭建成长的平台,比如我们的乒乓球、足球和机器人俱乐部,都不错。我们这里也出过杭州市中考状元,证明学校的学习氛围也很好。
当前,许多六年级的家长都在考虑孩子择校的事。我认为家长和孩子在选择民办学校时真的需要慎重一点,择校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千万不要盲从、跟风。我们有位学生,当初来报名时,我们看了他的成绩单,告诉家长因为民办学校的生源总体比较强一些,建议他要考虑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可是,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来,说“我相信我的孩子是有潜力的,就让我们试试看吧。能到你们学校,即使学习不好,至少人不会变坏。”上个学期,孩子不想来学校了,他说同学对他很好,老师对他很好,他就是学习上不去,坐在教室里也不知道干什么,一天坐到晚感到很难受,所以说什么也不想再上学了,导致家长左右为难,束手无策。
这样的孩子,现在这种状况,究竟是谁让学生和家长陷入了尴尬?教育具有不可逆转性,我们不能违反规律,不能把孩子当试验品来培养,这也是对学生、家长负责。
关于收费,我们做过测算,40人一个班,4500元一个学期,按现在所需的运作成本来分析,这样的收费标准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对我们有利的是,我们是十三中教育集团的一员,集团内所有学校的人、财、物是打通的。
《钱江晚报》记者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