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系列报道之五十 七七事变爆发
作者:Administrator | 15.07.07

    78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爆发,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今日之卢沟桥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20世纪初叶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1931年更是出兵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日军占领东北后,便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


赫达·莫理循于1933年至1946年间拍摄的北平卢沟桥

事变前的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距北平仅30里,为捍卫北平的屏障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方便日军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当时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总兵力约有10万人。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晚7时30分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举行所谓军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团长吉星文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以武力强行要求进城搜查。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8日晨4时50分日军双方交涉之际,突然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7月,天津沦陷。


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奋勇抗击

卢沟桥事变见证第一人、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劫后(1947年7月7日)于宛平城留影。他于1937年1月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宛平、大兴、通县、昌平)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临危受命后奉令与日方多次谈判、交涉与周旋,致使日方在丰台圈地六千亩的阴谋落空。在卢沟桥事变期间,他置身危城,奔忙在“谈判息争、和平解决”的另一战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七七事变后,占领卢沟桥的日本士兵

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卢沟桥合影

进入宛平城的日军



 平津虽然不幸沦陷,但是七七事变开启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事变发生后两个多月,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蒋介石在7月17日的庐山谈话中说:

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七七事变前,中国人民曾历尽内忧外患的纷争岁月,而日本帝国主义则积小进为大取,零刀割肉,波浪式推进,利用中国内部纷争扩大在华权益,这一切,都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迎来转折点。随着中国共产党推动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得以实现,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七七事变,让中国人遭受了苦难,也让中国人懂得了兄弟一心,其利断金。78年前,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78年后,大刀也许已有青锈,但民族团结的精神仍在,璀璨如昨。78年后的今天,战火和硝烟早已散去,如今的宛平城居民已在那安居乐业了好几代人,城西的卢沟桥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心中的热门景点。但宛平城城墙上当年留下的累累弹痕,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样惨烈的战争,这里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烈,这里曾经筑起的团结御侮的钢铁长城。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