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人
作者:Administrator | 15.06.10
 

浙江名人——章太炎

章炳麟(1869.11936.6),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绛)、黄宗羲(字太冲),改名绛,号太炎,杭州余杭仓前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太师。

周恩来同志曾称誉太炎先生“是我们浙江人民的骄傲”!

太炎9岁起即在家受到外祖父与父亲良好的汉学启蒙教育。16岁,应童子试,因再未果。从此,放弃科举,一意治经,细读经训,旁理诸子史传。23岁,父亲去世,入“诂经精舍”,拜俞樾为师,潜心治学8年,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太炎走出书斋,“不忘经国,寻求政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钦佩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报名加入“强学会”,捐银16元充作经费。次年,应梁启超邀,任《时务报》撰述,投身变法。数月后,因梁神化孔子,吹捧康有为为“南海圣人”,意见不合而离去。次年,与宋恕、陈虹等在杭州发起成立兴浙会,创办《经世报》,任总撰述,兼任上海《实学报》主笔,继续宣传变法。后又离开两报,另组译书公会,出版《译书公会报》,译介国外“近时切要之书”。二十四年,应张之洞邀至武昌。张之洞以所写之《劝学篇》,请太炎润笔。文中竭力宣扬“忠君保皇”,太炎针锋相对,提出“革命论”。两人决裂,太炎悻悻然返沪。未几,变法失败,太炎遭通辑。九月,由日本友人介绍,流亡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并为梁启超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撰稿。

在日本,与孙中山握手定交,商讨革命大政。制订平均地权方案《均田法》。又和秦力山等发起,在东京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手撰大会宣言,号召中国留日学生“雪涕来会,以志亡国”。同年七月,从日本潜回故里,重订《訄书》。二十九年,康有为著文鼓吹保皇言论,妄言“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六月,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出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并直斥光绪帝为“载湉小丑,不辨菽麦”。与此同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誉之为“义师先声”。又与邹容、柳亚子等人连续在《苏报》上发表文章,向清政府展开猛烈的政治攻势。为此,上海道和工部局勾结,指名逮捕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太炎说:“革命就是要流血,怕什么,清政府要捉我如今已经是第七次了。”六月三十日上午,巡捕至,太炎大义凛然,指着自己鼻子说:“余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邹容闻讯,也挺身而出,两人被拘,震动全国(即“苏报案”)。额外公堂判两人“永远监禁”,舆论大哗,迫使各国公使团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在狱中,太炎英勇不屈,仍时时关注国事。出狱,孙中山派专使迎至日本,受到革命党人热烈欢迎。七月七日,由孙中山主盟,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以犀利之笔,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罪恶,抨击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同时,又为留日学生讲授中国语言文学学、经学、诸子学,并为鲁迅、钱玄同、许寿裳等开设特别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精深博大的学术思想,影响了一代学术,培养了一大批第一流学者。三十四年,《民报》被日本政府封禁后,专事讲学和著述,写成《小学问答》、《新方言》、《文始》、《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专著,研究汉字古音的音质,明确阴声、阳声定义,订出正确、严密的古韵23部、古声21部。章太炎著作宏富,集辑为《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