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在亲情润泽中生长
作者:Administrator | 16.03.30
 


杭州市公益中学:

德行,在亲情润泽中生长

20151214/《浙江教育报》记者张 莺

王都,是杭州市公益中学的一名初三女生,可是,从校长潘志平到每位教师、同学,见到她,都会恭敬地喊一声“王校长”。这不,1210日,“王校长”和她的另5位“班子成员”再次来到了潘志平的办公室召开校长办公会,主要商讨接下来的几个大型活动,比如“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评选”“公益大舞台,才艺我来show”等。

让学生来当校长,这在公益中学是一项坚持了8年的制度。因为学校坚信,学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主,学校的各项事务广泛征求并采纳学生的意见,这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载体,更是为学生综合能力养成提供实践的舞台,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我们正在积极把‘公益’办成这样的学校,所有来到‘公益’的老师、学生、家长,都把‘公益’当成自己的家,共建共享和谐温馨的大家庭,老师开心教书、学生快乐学习、家长阳光育儿,从而让学生的德行在亲情教育的润泽中生长。”潘志平这样描绘心中的学校。

德育要真正做到初中生的心坎里,空对空的说教肯定是行不通的。建立融洽的关系,营造有着亲情氛围的校园,开发符合“公益”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和载体,建设一支多员参与的德育队伍,构建“有亲情、有趣味、有实效”的“三有”课堂,这是促使德育“落地”的推手。

校本课程引路:这些是“公益”人的核心价值观

初三(10)班学生张相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觉得很稀松平常的一次义举,竟然感动了那么多人。他回忆说:“那天我骑车回家,后面有一位同学加速想超车,不小心撞到了街边的护栏。当时他恍恍惚惚站起来想走,可整张脸都被鲜血覆盖了。我赶紧停下,也没有多想,就将他一把扶起,送到了最近的同德医院,并一直照顾他,直到他的妈妈赶到。事后阿姨专门做了一面表扬的锦旗送到学校,潘校长也多次表扬了我,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伟大的事啊。”

说完,张相龙羞涩地笑了,他说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一定还会这么做,哪怕是被误解、“背黑锅”。“乐观大气,相亲相爱;踏实勤勉,活教乐学,这是我们‘公益’人一直信守的核心价值观。”校长“阿潘”(师生们都爱这么叫他)认为,张相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公益中学学生,其行为背后,是学校多年来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潜移默化的结果。在这所以“学做人、学知识”为校训的学校里,“让孩子首先学会做人”一直被放在首要位置。

张相龙的故事很快被收录进学校的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之一《情忆公益》中,厚厚一本书里,记载的都是身边“公益”人关于如何做人、怎么做人的一个个情感小故事,有学生写最喜爱的教师的,有教师写学生的,有家长写教师的,凡此种种,满满的正能量。在德育校本教材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公益人读论语》。凡是进入该校的教师、学生、家长,都要读《论语》,从《论语》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和方法。类似的德育教材还有《站在他人角度说话做事的公益人》《做个优秀的公益人》《奔跑吧,公益人》《公益人的五个“尊重”、九件“重点小事”》《让公益的孩子学并快乐着》等10余册,而且每学期都在更新内容,如近期正在策划筹备的《公益人爱心在行动》《公益人的生活实践》《心理辅导式的班主任工作模式》。11月开始,潘志平还给全校每一名学生手写一封亲笔信,信中“阿潘”和全体学生一起分享在学校的快乐,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与“阿潘”讲讲各自的故事、说说心中的困惑以及寻求解难释疑的方法。学期结束,校长与学生的书信来往又将形成一本德育教材《阿潘和您一起说说心里话》。

“通过校本课程的持续开发和引领,最后达到一个累积效应,为打造‘公益’特有的德育文化奠定了基础,价值观也像烙印一样打在师生的每日德行中。”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傅建新指着身旁乐呵呵的“阿潘”说道,“看,和我们校长一样,一张张乐观的笑脸几乎成了‘公益’人的标签。”

丰富活动搭台:道德实践比说教更重要

每年年底,学校都会举办迎新活动,一场“公益大舞台,才艺我来秀”活动成为孩子们尽情玩乐、大显身手的激情派对。这些天除了学习之外,大家正在积极排练各自的节目。他们沉浸在戏剧、舞台剧、cosplay、话剧、小品中,自己选剧本、定演员,一遍遍排演,忙得不亦乐乎。

据了解,12月除了迎新活动外,一整个月都是科技艺术节,还有校园吉尼斯、爱心大义卖等活动上演。此外,每个月都有属于学生的主题活动,如3月的经典阅读节、6月的送祝福迎中考、10月的学农、11月的阳光英语文化节等都可以见到学生活跃的身影。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外,学校还有着每月一项的生活实践活动,如换灯泡、套被套、存银行等。

“我们既要顺应大背景,尽力帮助孩子升入适合自己的高中,但我们坚决反对死读书、读死书,靠磨时间、拼体力换取升学率。评价一个孩子,绝不应该只有冷冰冰的分数,而要让分数有一点温度。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孩子德行习惯和情商的培养,因为它们影响孩子一辈子的生活品质和事业作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策划并主持每一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德行的要求,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成功地管理自己和他人,这样的道德实践远比说教更有效。”潘志平说,每一次的活动都不求“热闹好看”,但求对学生的德行成长有实效。正因为如此,学校热衷于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搭建各种平台。学校的所有大型文体艺活动、晨会、典礼、表彰、值周以及走进社区的外事活动等,其策划和主持均由学生来担任,而学校网站建设与维护、班级博客的推送、学校宣传橱窗的布置、家长会的组织开展等,其主角也都是学生。

此外,这里还有其他学校并不多见的健全的校级学生自主管理队伍,有学生校长、学生会、道德评判团、卫生监察团、校务管理队、国旗班、仪仗队、志愿团、学生心理工作室、纠纷调解办、气象站、报道组等10余个学生组织,组织成员均由学生自主申报、自由竞聘并自行组织开展活动,每个学生组织最后都要接受全校师生的考核评价。延伸到各个班级,每个班都制定了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包括值日班长制、人人班干部制、班委会议制,设有学习辅导员、班务评论员等管理岗位。学校还推行各项评优争先自主申报评选制度,所有诸如“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社团之星”的评选,均需学生自主申报,学校组织考核评定,以此来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和展示的能力。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