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学习:为学生的未来而教
2015年12月4日,重庆学习之旅开始。我们参观访问了两所学校。重庆十一中和重庆辅仁中学。
重庆十一中:IPad课堂引领未来学习
重庆十一中学,百年名校,学校古朴,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我们观摩了一节IPad课堂。这是一节数学课,一元一次方程,北师大七年级上册。上课教师是该校教务主任,班内学生7列,每排7个,每个学生一台微软surface。教师通过希望工程简介,分享贫困山区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第一道题目购票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读。进行了正反反复变式,让学生掌握内容。第二道题目鸡兔同笼。旧题新做。第三道题目螺栓螺母,拓展提升。一节课学生完成了三道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层层递进。由于教师解读的角度是从等量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IPad在本节课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一是老师提问时抢答题权;二是老师布置题目后学生直接在iPad上进行答题;三是教师端能及时看到学生答题情况并进行点评;四是课堂总结梳理笔记,可直接图片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复习。根据学生反馈他们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都是使用IPad上课,每周使用频率比较高。
重庆十一中:内驱力才是未来学习原动力
十一中的钟校长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建设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好的文化做引领,十一中着力打造幸福教育体系,让教师乐教善教,教得有效;老师职业倦怠,老师不幸福,学生就不幸福。明天要上课,今天很痛苦。学生乐学善学 学得愉快。他认为研究教学技术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内驱力调动起来,主动学习,才能让教学质量优异,师生满意,人民满意。最终是当前能考好,家长社会满意;未来可持续,满足未来发展需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二是要有好的队伍做支撑。十一中拥有强大的教研团队,轻负担和高质量是目标,导学案是载体,编写好使用好。十一中编写了自己校本的导学案,旨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养成思辨内化的习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好成绩、高素质。十一中的老师已经达成共识:精讲精练,考纲要求;识记理解(精讲精练)掌握运用,做到这两步只能让学生做中档题目,而思辨内化则是帮助学生完成拓展型思维型题目。理解和记住是前提和基础;内化并优化应用是关键。以讲为主的教学,短期高效,中期低效,长期无效,这已经成为十一中老师的共识。
三是要有好的机制做保证。管理机制和教学机制采用大数据网上平台管理,学校的管理尽量减少人为的评价因素,尽可能得到更多可能的数据,以免有失公平。所以,从学情诊断到选修课管理到教师申岗,教师评价,中层管理等,全部通过网上平台完成。数据化评价管理提升了十一中的办学效率,减少了师生间的摩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十一中管理和我校一样实行条块结合,条(部门决策:年级目标责任书,五大目标 德育 教学 教师培养 安全责任 财产责任目标)块(管理团队:7人,1年级主任,2个年级组长,1个党小组,绩效分配,人事安排。)结合,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最终目标实现人人有目标,月月有考核。年级和谐,高效运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过程监控,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钟校长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大。潜力被激发的多一点,就离成功近一点,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积极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坚定的目标和信心;静静的坚守。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果教育技术不能播撒人文精神,教学依然是低效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驱力是提升学校活力的根本。也唯有此,才能让学生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素质和思维能力。
辅仁课堂:自主课改课堂指向未来
在容纳了56个学生的辅仁中学教室里,我们听了一节语文课改课——《蒹葭》,教师一上课就亮明了学习目标:把握诗歌内部真挚健康的感情,在此基础准确琉璃富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景物的描写作用,感受诗歌有没的意境;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针对这三个目标,设计了配乐朗诵,诗句赏析等活动,最后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拍摄团队,小组合作,分别从置景、灯光、服装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向制片人阐述饺子的构想,进而对诗歌做全面的解读。四人小组讨论,其他人负责讨论和提供点子,一人负责将讨论结果写在白板上。学生的生成很精彩,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辅仁教育:双培扬长指向未来核心素养
辅仁中学万校长介绍了学校“双培扬长”的教育特色。首先是明确核心素养,建构课程体系,确立健康、责任、文化、科学、艺术、交流、合作、创新等基本元素。围绕核心素养, 推进课程实施,培养有爱心、有文化、有素养、会生活、会创新的新人。目前对英语数学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为实现课程分层,一深度解读课表,编写分层细目表。二分层指导丛书。三编制出9个文化学科,学生分层指导丛书。开设50余门课程。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分层走班,管理上互相补位。学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在升学率和学生素质上都有较大提升。
辅仁中学教导主任王明霞老师详细介绍了分级分类走班,分级是指分三级 ,321进行管理评价。分类是指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老师结合已有资源开课。学生在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整。她提供了21条分层走班的秘籍,内容涉及分层走班的操作细则,前期筹备,课程评价,突发事件应急,学生的后期反馈等等,为我们展示了学校选课走班的全景图。
重庆的学习丰厚充实,重庆教育界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面向未来的崭新的探索让我们由衷的感佩,激励着我们在教育之路上面向未来,不断探索,继续努力。
(文 李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