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我非常有幸聆听了谢联平老师的讲座。我在前排坐定之后不久,就看到谢老师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在讲课的过程中,谢老师始终保持着温和的微笑。她的微笑就这样温暖着我和我们。
老师的第一个提问就是关于比较敏感的“分层”问题。在老师刚抛下这个问题便被迎刃而解——既然这是一个大家都受益的方式,又何来伤害呢?接着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对未来和现在的学习状态有什么困惑?”这个问题问到大家的心坎里了。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男生大胆举手问“人为什么要学习?”老师面对这么宏大的问题,不紧不慢地说,这是因达不到目标而产生的问题。首先学不是为了成绩,而成绩与成功亦没有直接关系,人们从出生就在不断地学习,一直都是一种不能不学的状态。学习从来就是需要一个动力和目标,在学习中总有最后一名,而最后一名并不是最差的。为此老师还举出了很多真实可感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就如马云的三年刻苦,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未来。当然前提是要花时间。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这与成绩无关,现在相对落后不代表以后也落后。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发挥出自己的强项也无疑是优秀的。
老师还播放了一段励志小影片,告诉我们只有尽全力才能激发潜能。而这还需要一颗不放弃的坚强的心,不暗示自己已经尽力,而是继续地尽力而为。老师让我们亲身实践一个心理椅子游戏。先和一个同学拐着弯绕过椅子,再让那名男生带上眼罩后撤下椅子,让他在以为有椅子阻碍的情况下绕过此地。当蒙眼男生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走到尽头,好似松了一口气。可摘下眼罩后见身后空无一物,可谓大吃一惊。由此可见,许多障碍都是人为的,那把椅子就在我们心中。同时这样的想法决定了行为,究竟是退缩还是勇往直前,这就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结局。这大概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心态决定行动,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通过这个游戏,我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谢老师不愧为心理专家,她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学习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提升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无数困难面前做到永不放弃!
初三(5)班 陈亭惠
仍害怕 仍勇敢
人生有许多事,“听听感动”若是“做做不动”,终究不是你的,它只是个你知道的道理,仅此而已。
谢老师开讲的时候,我便知道她是个宽容、民主的人。她的讲座果然和风细雨,丝丝沁入心扉。讲座中谢老师问:“你为什么没有成功?是因为……你没有目标,你没有梦想,你没有自信。”我的心似乎颤抖起来了:是的,没有梦想,没有目标,没有特别想要到达的地方。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悲哀,深深的悲哀。我们观看了一个视频:有个教练让一个已失去信心的队长爬(背个人);那时,背着个人爬30米,就已经“死亡”,但教练对他说,我觉得你可以爬50米。教练把他的眼睛蒙住,结果他爬完了全场,大约110米。是的,蒙上眼睛,他把整颗心都交给了教练。没有顾忌,没有保留的把潜能全部发挥出来。还记得俞洪敏说过一句话:人家一年学的东西,你学三年、四年……最后,你一定会学会。只要,你想要;只要,你足够有毅力;只要,你想要!然后,谢老师又给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两把椅子,绕过那两把椅子走过去;然后蒙上眼睛,再走过去。蒙着眼睛的同学小心翼翼地走过之后,当他睁开眼发现原来的椅子并不存在。我想了很久,没能领会其用意。老师说,那些你觉得很难的事,也许并不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难。你要去试试,做起来,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我突然明白了,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要勇于面对困难。可能你仍害怕,但你仍勇敢。我想做一个勇敢的人!
初三(5)董果
图片:朱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