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 听名师指导 研“巡导”策略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党建园地>支部生活
更新时间: 2017/04/13
阅读( 0) | 评论(0)

4月11日上午,科学组全体老师集中在丰潭中学借书室参加胡晴霞名师工作室活动,聆听了胡老师老师《科学教学中“巡导团”的实践与研究》的讲座。这是自本学期学校提倡借助巡导团这一组织形式以来我们教研组的又一次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研讨。

活动中,胡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她对“巡导团”的理解:“巡导团”是指班级推荐各科综合实力最强,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6名同学,组成同质合作的学习小组,其预学内容和要求均高于其他学习小组。课前或课中教师对于巡导团进行集中辅导,然后巡导团成员分头联系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然后胡老师结合教学实践跟我们分享了科学教学中“巡导团”的实践的可行性操作策略,胡老师指出:

 “巡导团”的巡,着重体现在,组织小组活动中,发现并及时记录小组困难之处,并进行反馈。所以训导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学情观察员、收集员和汇报员,是对教师感官范围的补充和延伸。“巡导团”的 “巡”,可以侧重三个教学时段。

一是课前预习内容的收集和反馈,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史”中,学生对卢瑟福实验方法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巡导团反馈后,再在课堂上对该实验进行了重点分析。

二是课堂小组学习活动情况的收集和反馈,尤其是学习活动中的困难之处,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后交全班集体讨论解决。同时,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教学环节中有很多实验的安排。像学生实验,作为教师个人,有时来不及,也无法关注到全面的情况,而巡导团就可以全程关注整个实验过程,关注更细小的实验变化,并及时反馈。如,在八年级的电学实验中,我们一般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来比较电流的大小,结果有一个组在实验中发现,两灯串联,电流表读数一样,但是两盏灯的亮暗不同,由此提出疑意,灯泡的亮暗并不是取决于电流的大小。

三是课后作业情况的收集和反馈。先批改巡导团的教辅资料作业,然后订正,面对面说题,然后巡导团成员再分散到各组,将各组成员的作业进行批改,批改后要记录,同学作业完成情况,字迹是否端正,错误率是否高,哪些题错误率比较高,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汇总后交老师。

   “巡导团”的“导”着重体现在,对小组学习活动的指导,管理组员学习状态,处理偶发事件等。尤其是对困难学生,指导的内容可以是预学内容,可以是课堂上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实验指导,还可以是作业辅导。

聆听胡老师的指导后,老师们一起也聊起了自己目前使用巡导团的做法和想法。我们觉得针对目前普通班巡导团成员的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适合丰潭学生特点、科学学科特色的“巡导”策略。

             文:胡晴霞  田利敏

 




 

杭州市丰潭中学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33010602002719号

杭州市丰潭中学 (C)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市丰潭中学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33010602002719号

杭州市丰潭中学 (C)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