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实:我校举行杭州市重大课题开题论证
近日,在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了杭州市教育局科研重大课题《指向“关怀与创造”的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参加论证会活动的专家有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健敏教授、杭州市教科院俞晓东院长、浙江大学刘正伟教授、杭州市重大课题联络员徐喆、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长支持中心科研部王斌主任,课题组核心成员及保俶塔实验学校、保俶塔教育集团西溪实验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开题。开题由学校科研处李一帆老师主持,由课题内容及实践汇报和专家指导两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开题论证,汇报阶段研究
集团西溪实验科研处倪幸佳老师代表课题组做课题内容汇报。她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综述和思路、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研究的成果和结论、研究的步骤及分工。她在汇报中着重阐述了学校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资源空间建设为关键点,以学教方式变革为着力点,研究出分析、设计、建构、应用四种学教样式,并对课题组后续的工作开展进行了汇报。
集团保俶塔实验学校王轶、魏炜峰两位老师进行了学科+项目化案例实施汇报。
王轶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科学项目化案例汇报——《自制苏打水》。此案例基于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数学、信息技术、艺术等知识,通过不断的调试、迭代,完成“自制柠檬汽水”最优配方比的配制,最终以“柠檬汽水展销会”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一方面引导学生科学严谨地记录分析数据,关注物质变化的本质,另一方面从同理心关怀出发,紧密契合课题提出的样态,关注在调试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凸显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魏炜峰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语文项目化案例汇报——《杭州园林电子旅游宣传手册制作》。魏老师以制作杭州园林电子旅游宣传册为核心任务,基于教材《苏州园林》,设置驱动性问题,落实语文教材对写作的要求:准确且生动地介绍事物,同时融入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分阶段、分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活动,提升学生介绍事物、处理复杂问题等能力,赋予知识更多的“主动性、应用性、价值性”。初步打开学生的视野,种下以关怀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的种子。
环节二:专家引领,指明前行方向
各位在座专家在听取汇报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
王健敏教授指出,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要有更加明确的理论基石,并提出了四种项目化学习样式——学科概念、学科大概念、学科单元、学科大单元供团队参考。她强调,在实行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科想象创造性、学科审美性、学科的社会责任性以及学科的综合运用性。
刘正伟教授肯定了课题的研究,并特别强调了课题的指向性,建议课题组成员思考课题与学科之间联系,注意传统与传承,把保俶塔实验学校以往积累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和发展,突出已有亮点做法。
王斌主任认为学校课题具有前瞻性、延展性、务实性,同时学校改进的路径也很丰富。她提出学科单元项目化学习四环设计。建议进一步明确单元整体目标,拟定量规,设计子项目,排序学习,最后进行反思学习,综合评价。
最后,市教科院徐喆老师作为课题联络员,从课题实施角度建议课题组成员和学校老师要关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积累数据,分析因果,进一步明确课题的指向性,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开始,有了专家的把脉,学校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课题组将深入学习、关注已有基础、探索合理路径,扎实稳步地推进课题研究,让课题在学生素养培育、学校未来发展,双减背景下学教方式变革的研究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