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体系 研教学 塑样态
以STEM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技术和工程领域的教学方式变革正成为课改不断深化背景下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弊端,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教育新热点。
作为全国STEM领航学校和浙江省首批STEM种子学校,保俶塔实验学校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积极开展“技术与工程课程群”的建设探索,“构体系,研教学,塑样态”培育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迁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创新路径。
跨科统整 架构体系
遵循“为理解而学、为生活而学、为学科而学”的跨学科学习理念,保俶塔实验学校以三元智力理论为依托,基于项目学习,关注具备“真实性、劣构性、趣味性”特征的真实问题解决,建构了六大领域20余门课程组成的“技术与工程课程群”,跨科特色鲜明:从信息智能领域的“关怀与创造”、“智能机器人”、“创意编程”到航空航海领域的“海洋探秘”、“跨洋航线”,涵盖智能与创新;从电子遥感领域的“电子百拼”、“设计教学”到工艺人文领域的“陶艺”、“木工”、“布艺”,融合科技与人文。
结合学校特色,将“智能编程、遥控测向、奇迹建模、设计课程”等体现技术与工程维度的内容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在拓展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中以学科实践和创新实践两种课程类型实施,实施课程内容重构。
关注素养 研磨教学
保俶塔实验学校倡导学生运用工程设计思维,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致力于探寻学生创造、分析、实践能力的长板。
学习方式的变革源于教学形式的研磨,学校以“全域参与,多元跨界”明确教学特点,安排具有科学、信息、劳技等各工程技术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资源开发。开展“全景”教研,每双周四组织主题研修,开展技术与工程教学内容的轮流主讲,邀请教研员与专家进入课堂,以工程视角看问题,以设计思维求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每学期教师开展一次技术和工程领域项目尝试,研磨一堂课,撰写一个案例;学校提供至少一次考察,一次培训,为老师购买一本书。以“六个一”的形式,促进教师成为“技术的专家、工程的行家、自我提升的学问家”。
博观约取 塑造样态
保俶塔实验学校关注在知识的内化、迁移和重组创新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在设计并完成实践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设计思维。
如:“关怀与创造”课程引领学生以关怀之心发现校园中的真实问题,融合多学科知识创造性设计作品;设计课程在学习思维工具的基础上运用全域视野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游戏化设计……
研究形成了适恰技术与工程课堂的“观察发现、同理共鸣、创意设计、协同实践、交流迭代”的学习过程样态,从“作品、合作、知识掌握”多维度评价,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图谱,对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材料、美学、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实现了创造、分析、实践能力的启蒙。
学校深度探寻“技术与工程课程群”建设,落实STEAM项目学习“素养导向、真实情境、真实实践、高阶认知、真实评价”五大要素,多项学生活动拔得头筹:全国机器人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18年世界DI创意思维大赛获得全球第六,中国第一……《让校园处处见关怀》案例亦被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STEM教育这样做》一书收录。
下一步,学校将依托全国立项课题,深入技术与课程领域课程实践,为学生素养全面提升做更加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