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微项目化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实践
科学微项目化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实践
——科学K9联盟通讯稿
窗外春光正好,窗内的教研活动也如春天的花朵般紧锣密鼓地开展。本周三,K9联盟科学教研活动在我校开展,活动包含两节观摩课和两个观点报告。联盟各校科学教师、我校张红霞校长参与了本次活动,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进行了指导与点评。
盛国荣老师执教的《八颗行星》从一张不合理的行星示意图入手,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再跨学科利用数学中的比例尺知识对八颗行星的体积和平均距离进行重新建模,让学生认识八颗行星等比例缩小后的大小和距离关系。然后从体积、距离缩小的比例不同引发第二次矛盾,最后用演示实验展示同比例缩小后行星之间的大小和距离关系。整节课环节逻辑清晰,建模过程严谨直观,让学生通过对八颗行星的认识感受到了太阳系、宇宙的浩瀚。
沈颖颖老师执教的《用沉的材料造船》整节课用了为项目化学习进行展开,从前面的评价前置到船的设计过程,再到船的制作改进和评价,将项目化学习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整节课下来学生都处在学习的主动地位,从学生设计、造船的动手实践,到后期的汇报展示,处处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学生的学习增量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刘露依老师带来的观点报告《基于大概念的真实学习情境创设》以生命科学领域的课例为例,详细分析了生命领域的相关课例怎样为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进行课堂探究,更有效地构建科学概念。桑琦老师带来的观点报告《挖掘校本资源,带入真实情境》以龙井茶中的科学微项目群为例,详细讲解了他们学校围绕茶文化展开的一系列微项目科学实践活动。将茶文化和相关科学领域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了解、认识茶文化的同时又能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实践活动并落实其中蕴含的相关知识,是项目化学习很好的一种校本化体现。
最后,徐春建老师对两节课和两个讲座进行和点评。评课方面,肯定了盛国荣老师比例尺知识用的严谨到位,使学生更更好地更准确地认识八颗行星的大小及其之间的距离;肯定了沈颖颖老师对课堂微项目化教学的熟练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观点报告方面,肯定了两位老师所在学校项目化教学的推进,能从不同地切入点对项目化教学进行研究,并把项目化学习具体化、实际化、校本化,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理论在于实践,本次活动我们每位老师都收获满满。相信项目化学习在未来的科学教学中会更加完善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