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13年十件大事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13年十件大事
一、4月22日,西湖区教育局正式批文,“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路校区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即六年级学生直升申花路校区七年级就读”。标志着申花路校区正式开始九年一贯办学。
申花路校区开办五年来,在全体老师尤其是申花路老师的努力下,学校各方面办学得到学生与家长的广泛肯定,社会反响越来越好。第一届六年级所有学生平稳过渡到七年就学,体现了学校办学的地位与质量。
九年一贯制优质办学,是我校重要的办学特色,是杭州乃至浙江在义务教育办学中的一个亮点。学校坚持“目标的一贯性,资源的整合性,生源的延续性”,有效利用九年的办学时空,积极推进中小衔接课程实验,九年一贯制办学实验成效得到广泛肯定,成为杭州市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杭州市实验学校”。
二、6月9日我校四届一次教代会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是新一届教代会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了《学校中层干部考核办法》,代表们对学校办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体现了代表们的主人翁意识。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教师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每学期的教代会,教工座谈会,校长信箱,金点子征求,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内容得到有效落实,较好的体现“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政治保证,教代会民主监督”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
三、6月22日,中考成绩公布,我校共计149名学生被二中、学军、杭高等一级重点中学录取,235名学生第一批重高录取。
特别可喜的是,被录取的学生中有73名学生是通过提前保送以及特长特招方式非考试录取,他们品学兼优、学有特长。既体现了我校学科教学高质量水平,更体现了我校坚持“差异发展课程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发展,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方面的突出成就。
过去的一年,在学科教学方面,学校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队伍建设之重点,教学研究十分重视改变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优化学习材料,注重教学常规,开展中小衔接研究,实现“轻负高质”。学科成绩不断提升,六年级全区毕业考试成绩,七八年级的全区质量抽测指标均位居全区前列。
今年的高考成绩又创历史新高,本科率达到95%,其中公办本科率达70%,朴晟智同学还被清华大学录取。
四、9月24日,我校少先大队被授予杭州市雏鹰大队。
少先大队和共青团组织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校的团队组织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有计划举办“道德大讲堂”活动。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观,合并德管处与教管处为教导处,以此加强课程管理,挖掘“课程育人”主渠道功能。学校在培育学生的“爱心孝心与诚信、正义责任与担当、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学生的两个习惯以及文明礼仪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呈现出新的气象。
五、9月30日,我校王理老师荣获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这是王理老师自去年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特等奖以后的又一殊荣,是我校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教师优先发展”办学思路,以“教师发展”实现“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战略思想。近几年来,教师队伍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一大批年轻老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2013年共有27人荣获区新秀及起航奖称号,翁一平、王虹、应林红、周艳巧等四人荣获市新秀称号,另有63人次教师在教学技能或教育科研获得区级一等奖或者市级二等奖以上的奖项。卢雅仙老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获得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称号。体现着我校在过去一年里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成就。
六、10月23日,我校“宝石”管乐队在“2013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初高中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继管乐队八月份在浙江大学举行的“2013浙江省优秀非职业管乐团展评活动中收获一等奖、新加坡国际管乐大赛获得团体金奖之后的又一喜讯。
一直以来,我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艺术类社团蓬勃开展,体艺“2+1”课程有效落实,合唱社团、舞蹈社团、陶艺社团、民乐社团等多个艺术社团活动成绩喜人。九月,浙江省合唱协会授牌我校为“少儿合唱实践基地”,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班级合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时,学校还开展基于不同年段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标准的制订与评价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水平居全市领先地位。
七、10月24日,德国巴伐利亚州科堡一级重点中学师生29人来我校学习交流。
德国学生与我校学生一起参与课堂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深入我校学生家庭体验中国家庭生活。参加西湖第一实验学校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两校师生之间建立了友谊,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每个参与者获得了发展。
我校作为省对外开放窗口学校,杭州市对外友协理事单位,一直坚持开放办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友好学校,今年5月我校中小学生出访美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国外学生同吃同住,一起学习,一起生活。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开拓了我校师生的国际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在开展国际交流的同时,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北京、河北承德、广东惠州、安徽芜湖、浙江嘉兴、宁波、温州、绍兴、衢州等地区的十余个省市的学校来我校参观访问,或挂职学习,或定点考察,学校的办学经验在省内外得到广泛传播。
八、10月28日,我校少年科学院在申花路校区正式成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等七个学院的实验室正式成为我校少科院的学习基地,长江学者袁球辉等是多位大学著名教授成为少科院第一批辅导老师。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求。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挖掘。2013年学生在参加科技节等活动中表现优异,学校机器人社团、“三模”社团等社团表现优异。在今年浙江省DI头脑思维创新比赛中,我校本部代表队获得中学组第一名,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三等奖。
九、11月10日,在西湖区第43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闭幕,我校本部中小学双双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紫金港校区以及申花路校区第一年参加就有较好的表现。
我校作为全国体育传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生命质量观”,把培养学生健康身体健全人格作为办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保持较高水准。在今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检测”中,本部四年级学生全区第一,紫金港与本部八年级位居全区公办学校前两位,体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身体素养。在今年的全运会上,我校学生沈俊媫、朱怡菲参加全运会游泳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体现了我校作为浙江省阳光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所做出的贡献。
十、12月,我校被教育厅正式命名为“浙江省数字化校园”。
近几年来,学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开发网络应用技术,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开通LCD视频,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开发信息化条件下的学校管理与学科管理软件等等方面的工作。学校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园,为教育现代化迈出坚实一步。